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立冬 是属于我国 二十四节气 之一,而在立冬的节气当中也有属于自己节气的三候了,但人们却并不是很了解这些,那么立冬三候及意思是什么呢?立冬时节开什么鲜花呢?
立冬三候及意思是什么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1、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 。
立冬后温度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 。
2、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
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 , 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 。
立冬时节开什么花
山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 。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原始花种 , 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 。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 , 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
梅花
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杏属小乔木 , 稀灌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 。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我国南方,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 。
一品红
灌木 。根圆柱状,极多分枝 。茎直立 , 高1-3,直径1-4厘米,无毛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 , 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苞叶5-7枚,狭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 。
君子兰
别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观赏花卉 。原产于南非南部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达30-50天,以冬春为主,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 , 喜凉爽,忌高温 。生长适温为15-25℃,低于5℃则停止生长 。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湿润的土壤,忌干燥环境 。
早立冬晚立冬有什么区别呢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季节类节气,象征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于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之间 , 当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时则是立冬的到来时分 。因为太阳到达这个位置的时间点不同,所以立冬也分为早立冬和晚立冬 。而早立冬和晚立冬有什么区别,立冬又有什么特点呢?
早立冬和晚立冬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时间上的早晚,太阳在早上或者中午时分到达黄经225度是属于早立冬 , 而更晚的时分的话则算作晚立冬 。而如果一年中的立冬是属于早立冬的话,第二年打春的时间也会提前一些 。无论是早立冬还是晚立冬都是标志着正式进入寒冷的冬季 。不过立冬其实不能作为气象学上冬季的开始 , 加上我国的幅员辽阔,立冬之前的北方已经有人穿上了棉衣棉裤,而南方的人民有可能还是短袖短裤,只是早晚温差大一些而已 。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属于一个重要的节日 , 人们有“迎冬”“补冬”的习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 。秋收冬藏也是从立冬开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表征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 , 每五日为一候,用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 。而立冬的三候分别是“一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立冬的三候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气温的变化,北方的冷空气从这个时间段开始逐渐向南方移动,水面开始结冰,土地开始被冻住,南方可能会有较明显的温差下降,但是具体还是要等到11月底左右才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冬季 。
无论是早立冬还是晚立冬都是象征着冬季的正式到来,只是立冬来得早可能会影响到来年打春的时间,我国古代的农作时间会有一些影响 。
立冬的三侯是指什么意思立冬三候指的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那么这立冬三候具体有什么含义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揭秘:
一候水始冰
这个比较直白,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始字就是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个句话就是水开始结冰 。立冬作为入冬的第一个节气,温度也从这一刻开始迅速下降到0度以下,而水凝结的温度也是0度以下,所以也就出现了水开始结冰的现象 。
这一现象晚上会比较明显,因为白天有光照的影响会暖和一些 , 水不容易结冰,而到了晚上温度下降,水也开始降低到可以结冰的温度,就这样等到第二天的早上就能看到水面上有一层薄薄的冰了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二候地始冻
地始冻结合第一候也很好理解 , 意思是土地也开始被冻住 。土地被冻住的原因也是因为水的凝固点有关,单纯干燥的土是无法被冻住的,只有含有水分的土才会被冻住 。
古代的时候田地里因为庄稼的种植,导致地里的土是不可能很干燥的 , 所以含有水分的土在温度下降的情况下也会被冻起来 , 这个时候去铲地就能看到很多冰碴子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个应该是这里面最难理解的,需要开解释,这里的“雉”在古籍《本草纲目·禽二·雉》是这样解释的:“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鸡 , 而斑色绣异 。雄者文采而尾长 , 雌者文暗而尾短 。” , 所以这里的“雉”在古代指的是野鸡 。“蜃”在古籍《周礼·掌蜃》是这样解释的:“于蜃 , 大蛤蜊也 。”所以这里“蜃”在古代指的是哈唎 。
整句的意思就是野鸡进入了水里变成了哈唎,这样听着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这和候鸟迁徙,蛤蜊习性有关系,有些鸟类有冬季南迁越冬的习性,而南面又是大海,所以就造成了鸟类进海里的错觉,这就是“雉入大水” 。“为蜃”则是因为候鸟迁徙走的那段时间 , 海边会出现很大的蛤蜊 。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了起来,认为雉跑到水里变成了蜃 。
现在去海边是看不见古代所说那么大的蛤蜊了,毕竟现在流行赶海加渔业的发展,海边真有这么大的蛤蜊也早就被捡走了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那么立冬有什么习俗呢?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在中国部分地区有吃饺子,酿黄酒、祭祖等习俗 。
1、吃饺子
有句谚语叫“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 , 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2、酿黄酒
因为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3、祭祖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会以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以上就是立冬三候的全部内容,最后想提醒大家:立冬时节天气转冷 , 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暖和饮食的进补 。
立冬的三候指的是什么立冬的三候是指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立冬的三候是指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后 , 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 。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