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十一几点翻倍 天猫双11翻了20倍

文|杨泥娃
编辑|斯问
新消费里什么最火?女性消费 。

天猫双十一几点翻倍 天猫双11翻了20倍

文章插图
女性消费什么最火?内衣!
几乎从内衣的诞生伊始,就没有绕开塑型和满足视觉审美的标签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塑型”被“舒服”取代,满足他人不如满足自己的观念日趋主流,内衣也开始了新的革命 。在当下,即便一个直男也能随口说得出“无钢圈”、“无尺码”这些新派内衣的标签,自由、舒适与包容的需求下,各类新品牌入局,打开了内衣的新市场 。
这其中,既有内外、Ubras不断刷新着无钢圈、无尺码的定义,也有奶糖派、瑕专注在大胸人群,以及MAIA ACTIVE和暴走的萝莉改造着运动内衣 。包括爱慕、曼妮芬、都市丽人等传统内衣品牌,如今也毅然选择转型,抛弃蕾丝、钢圈等性感标签,向软钢圈与无钢圈内衣进发,而日渐式微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更成了整个内衣市场新旧时代更替的侧写 。
不论在舆论端还是资本眼中,热闹的内衣赛道都是“香饽饽” 。企查查数据显示,单2020年一年,就有奶糖派、素肌良品、Ubras、蕉内、MAIA ACTIVE等新锐内衣品牌先后获得数百万、数千万乃至数亿元的融资 。今年7月,内外宣布已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 。
热钱涌动总是带来新消费的两面性,泡沫、伪需求的质疑声接踵而至,与蕉内同年成立的内衣品牌蒛一,正在悄然退出线上旗舰店 。
大浪淘沙之下,仅成立2年的内衣新品牌THE BLENDER这样迎难而上 。通过撞色法式三角杯无缝文胸超级单品,轻运动风的品牌定位,在天猫打开了市场,并搭建了完整的会员体系,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和复购,在今年天猫双11实现了20倍增长,成为新品牌中的又一匹黑马 。
从“网红”变“长红”,是所有新品牌都渴望实现的终极目标,在快速变化的节奏中找到持续增长的因子,夯实内功,其实是新品牌和平台的一场“共谋” 。
红海的内衣市场还有机会吗?
“中国的内衣市场已经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
THE BLENDER联合创始人熊珂对「电商在线」坦言,当前国内环境里,无钢圈、无尺码类型文胸已经做到非常极致,包含传统内衣品牌在内的红海市场里,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消费者心智培养都已成熟 。
这场起于2015年前后的内衣革命,入场者也都是带着新女性宣言的新品牌们,诸如内外、Ubras等 。大胸显小、小胸聚拢等细分需求开始被挖掘出来,也顺势成为新品牌占领市场的突破口 。
很大程度上,内衣市场的特点,给这些新品牌在各种垂直需求端的成长带来了可能性:
1、和快消品类似,内衣也属于高频复购品类,不同的是内衣的生命周期相对更长且粘性较高,因此内衣市场高度品牌化,而CR10(市场份额前十)的占比不足10%,品牌之间有竞争空间;
2、中国内衣消费正处于被教育稳定增长的阶段、人均内衣年消费仅为欧美国家的1/4,因此内衣行业更多追求的是消费者渗透和教育的“快”、消费需求升级和变化满足的“迭代” 。
快速迭代的新品牌,逐渐被打破传统内衣的刻板印象,垂直化需求在不断被满足的当下,新的问题是:留给新品牌的空间又在哪里?
“我们依然在挖掘内衣市场的增量 。”在熊珂看来,当舒适度已经成为基础需求,消费者爆发出了更加多元的内衣需求,她们要求内衣产品既舒适又好看,要具有时装的属性,甚至是打破女性的边界,追求更中性的表达 。
“我们的内衣是可视化的”,熊珂描述了消费者穿着THE BLENDER的场景:在上班期间这件内衣就是日常文胸,下班之后,可以直接褪去外衣,作为运动内衣进行瑜伽之类的简单运动;也可以单穿内衣搭配一个小外套,去参加聚会或是去蹦迪 。而可视化的定义,就在于不同场景不同搭配之下,内衣都可以被大大方方晒出来,告别了蕾丝时代的尴尬与害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