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萧氏祖公风水 萧氏菊公风水( 二 )




五、迁入始祖(又称为始迁祖)


这通常是指一般族谱中所记载的最开始迁入某地开宗立派的祖先,也可以说是一般支谱所记载的祖先 。


六、精神始祖(又称为文化始祖)


这通常是指精神文化领域所承认的先祖 。一般来说,精神始祖是以各支系世系精神财富的形式出现的,可以说是同姓者的共同财富 。不过应注意,精神始祖根据其历史时间的长短及影响力大小,在一个姓氏中被尊为始祖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像中华萧氏在总体上承认萧何为总支系的始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 。而各支系也有自己的精神始祖,但这已经与开基祖多所统一 。


不难看出,始祖,虽然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最开始的祖先、姓氏始祖则是特指某一个姓氏的先祖 。但狭义地说,我们应该分清血缘始祖、得姓始祖、开代始祖、支(宗)系始祖、精神始祖、迁入始祖等不同的祖先概念,从而确认我们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始祖的概念 。因为修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伦序分明、世系分明,达到不混宗乱祖的目标,尤其是对宗系始祖的认定与区分更应引起重视,现在的串宗(近而相串)、混宗(似而相混)、乱宗(编造祖系,无中生有)、错宗(张冠李戴)、冒宗(背祖认他)、滥宗(颠三倒四)等现象(萧氏谱中的此类现象,萧晓山先生的《湖北萧氏统谱·源流卷》中多以注释的形式有所指证),其实就是没有分清各类始祖所至,自然也就达不到“敬宗尊祖”的目标 。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要分清6种始祖以确认萧氏本根,这六种始祖即血缘始祖、得姓始祖、开代始祖、支系始祖(又称为宗系始祖,有的则称为开基祖)、迁入始祖(又称为始迁祖)、精神始祖(又称为文化始祖)等,并且说明了在修谱过程中的串宗(近而相串)、混宗(似而相混)、乱宗(编造祖系,无中生有)、错宗(张冠李戴)、冒宗(背祖认他)、滥宗(颠三倒四)等现象,说明分清六类祖先的确很重要 。现继续就此进行分析 。


首先,应把精神始祖与血缘始祖等明确地区分开来 。精神始祖是一种信仰上的问题,或许与血缘祖、与开基祖等根本没有关系 。比如,中华萧氏中,有从外姓改为萧姓的,但是由于认同萧何而改的,这样,萧何就是一种精神始祖,与其血缘始祖、开代始祖都没有关系,但却是一种精神信仰 。但是,精神始祖又可能同时是血缘始祖、开代始祖等,比如中华民族的不少姓氏在把黄帝、炎帝作为精神始祖的同时,也在把他当成血缘始祖,甚至也直接把世系清理到那里,因而同时也成了某些姓氏的开代始祖 。此类情形在萧氏家族中也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萧氏的精神始祖可以列出一长串,但主要的是萧何,此前的伏羲、黄帝、微子等,后来的八叶相、萧国梁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看成是精神始祖,但有些同时又是血缘始祖、开基始祖 。修谱时所忌讳的是把没有血缘关系的精神始祖当成血缘始祖甚至开基始祖来传递世系,从而出现攀附的对象 。事实上,攀附也是乱宗混祖 。至于有血缘关系的精神始祖,自然可能与支系始祖不相矛盾 。


其次,精神始祖之外的其他五类祖先的差别,关键在于与世系的联系程度,即其他的五种始祖与世系在现实的族谱中所记载并不相同 。具体表现在:


一、“得姓始祖”只以是否最先使用某个姓氏为决定性条件而不以是否有自此而始的世系为必要条件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明:得姓始祖也就是某个姓氏最初使用(获得)该姓或者是最初该一姓氏起源的祖先,或许原来并是以此为姓,甚至是其他的姓,但他最先使用了该姓氏现在所使用的这个姓,自然,我们这里是从姓和氏相统一的角度来说的,就象中华萧氏最初得姓的萧孟亏,其实是嬴姓,但却“封于萧”而被称为萧孟亏 。但当时社会并没有族谱记载从萧孟亏以来的世系,我们后来以萧叔大心为得姓始祖,显然是强调可以从萧叔大心那里清理出直接的世系(该世系是否真实,其实没有关系,比如我们根据世系,萧叔大心明明是微仲衍的后代而不是微子的后代,但现在的萧氏家谱中差不多都把自己说成是微子之后,其实也只是一种精神信仰),因而自然成了得姓始祖,其实这是混淆了得姓始祖与开代始祖的关系,不清楚得姓始祖并不以世系为必要条件,也不以有必然的血缘连系为基础,最多只能算是某种历史偶然姓,就象萧红、萧军姓萧,实际上是要和“红军一样” 。这样,我们中华萧氏应该以萧孟亏为得姓始祖,而不应以萧叔大心为得姓始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