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董姓来源较多,以下是不同的说法:
1. 始祖来自殷商:传说在殷商时期,有一位名叫董父的人 , 他为商王臣子,因其忠诚、勇敢而备受重视,后世人以他的名字为氏 。
2. 始祖来自周朝:周公旦有一位大臣叫董叔,他为周朝国政的重要参谋,后代后人因纪念他而以其名字为姓 。
3. 始祖来自鲁国:相传春秋时期 , 鲁国有一个叫董安于的人,他在助国君平定内乱时表现出色 , 晋封为董伯,此后以其名字为姓 。
总之,董姓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多少与历史传承有关系 。现代社会中,董姓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家族较多的姓氏之一 。
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呢董姓辈分派字从大到?。?
1、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心,本支百世远,征长万古新 。
2、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深,更知伯术远,旺时尽树荫 。
3、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心,本支百世远,征长万古新 。
4、敦厚以崇礼,文章可立身,本支百世远,正常万古新 。

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文章插图
董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董姓和姒姓 。
第一支出于董姓 。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 。吴回之子陆终 , 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 。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 , 董姓 。
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董便是能制绳索的蘱草,惠连氏族以董为图腾,惠连氏族活动于今太行山南侧 。惠连之子飂叔安 , 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 , 龙即鳄鱼之古名,用蘱草制作的绳索是用来捆绑鳄鱼的 。
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 。董的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南 , 是夏商时代的侯国 。董国邻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 , 后来为晋国所并,子孙以国名为氏 。董姓董氏的历史至少有2900年 。
第二支出自姒姓 。大约公元前2070年 , 禹建立夏朝,姒姓 。禹后为夏王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即今陕西合阳东南 。辛、莘古代通用,其后有辛氏 。
进入西周 , 其后裔世代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东周襄王时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并与籍氏一起监督晋典,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成为晋国旧贵族十一姓之一 。姒姓董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
董的姓氏起源于何方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 。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 , 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 , 封在昆吾国 。)之后裔(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 , 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 。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 , 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 , 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 。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 , 以官为氏,称董氏 。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 。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激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 。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 , 也称董氏
百家姓董的由来 请输入你的答案...远古舜帝时代,有一位名为董父的人是驯养蛟龙的能手 。他的远祖是帝颛顼,近祖是己姓的叔安 。某年,有人向帝舜敬献了几条蛟龙 , 需要饲养训练,有人举荐他担任御龙官 。在他的精心驯养下,这几条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 。帝舜很高兴,根据他的职业赐号为豢龙氏,董姓,并把今山东定陶一带的土地分封给他,任川侯 。此后,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而他也被董姓人尊为始祖 。春秋时,董父的裔孙辛有在东周担任大夫之职,辛有的两个儿子则在晋国担任掌管国家典籍史册的职务 。因“掌管”之意的另一种说法是“董”或“督”,他们又被人以官职相称,即“董督”或“董史” 。此后,他们的子孙世袭晋国“董史”之职,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的职务“董”当成了姓氏
姓氏董的来历 董姓源出有二:
1、出自己姓 。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 , 陆终的大儿子名樊 , 赐己姓,封在昆吾国 。)之后裔(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鳄或猪)的习性很有研究 , 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 。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 。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
1、出自己姓 。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 , 封在昆吾国 。)之后裔(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鳄或猪)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 , 让他专门养龙 。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 , 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
2、出自姬姓 , 以官为氏 。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梗,以官为氏 , 称董氏 。
百家姓姓董的有多少人 董姓人口约有976万余 。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 , 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叔安 。叔安的儿子董父 , 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 , 任为豢龙氏,封之于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
董鄂氏的姓氏起源 洞鄂源冬古河之名,后为部落名 。最后成为姓氏 。冬古河之名 , 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 。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 。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今珲春)地方 。其族源原是图门江流域的女真人 。正统五年 , 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 。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栋鄂氏 。随着人口每每繁衍,而自成一部 , 称董鄂部 。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为著名建州五部中的的强部.
董排百家姓的第几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董:排29位
百家姓 董 姓排第几?前一百有吗 之前不在前一百,单新的百家姓出来了 在前一百了
董姓起源不超过二十字 叔安儿子叫董父 , 舜赐他以董为姓 , 后代就是董氏,世传至今 , 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
董在百家姓里排行老几啊 126位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 董
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文章插图
董姓的来源和历史一是以世职为姓氏 。周朝有大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 , 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二是赐姓 , 源于己姓 。据说帝舜时有董父精于饲龙,很得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三是出自颛顼后代 。颛顼后代子孙姓董,名参胡,遂相沿至今 。
董姓的历史:
董姓发源于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分布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福建、河南等地也有董姓散居 。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 。
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董姓迁入 。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
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文章插图
董姓历史人物
董姓历史人物有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 , 他提出“天人三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为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综合在一起,形成封建儒学体系 。
董其昌,明代著名画家 , 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 。他还是书画收藏、鉴赏方面的大家 。他的画法自成风格:柔弱中有骨力,转折灵动,层次分明 , 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他在篆刻、书法上也有很高造诣 。
董氏家谱辈分排名董姓家谱字辈排行如下(湖北):
湖北黄安(红安)董氏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 。
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乾元以光新 。
湖北咸宁咸安水董氏字辈:忠显同发焕祚兴师 。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世德大宜昌 。
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 。
董姓由来及字辈,董姓字辈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文章插图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
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国福家大昌元发际光长定兴时茂显康永庆红良 。
湖北洪湖董氏字辈:士希逢时本 。
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
湖北天门董家塔董氏字辈:正大光明秀启仁文 。
湖北天门北董家嘴董氏字辈:重大先业世秉忠良佑贤辅德观国之光 。
湖北黄陂董氏字辈:守诚立志洪才广聚荣华富贵永继书香进秀贤良 。
湖北监利董氏字辈:梗继用君应世作之正大光明化成有方(舜)蕙高杨汉佐思长诗书行庆笃厚兆祥联宗旺发家声丕彰 。
湖北董氏一支字辈:重微理全成才重召鸿茂职 。
湖北宜昌董氏一支字辈:照明家国本永发昌大长传宗先文德继世必呈祥 。
浙江嵊县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
浙江嵊州董氏字辈:
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传先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
董氏简介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 , 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 , 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 。
飂叔安的儿子董父 , 为帝舜驯养龙 , 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主要以第一种为主 。历史名人:董仲舒、董必武、董存瑞等 。
董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董姓渊源
源于己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个人叫飂叔安,史书上亦称廖叔安 。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他对龙(马)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舜帝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 。
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 , 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董氏正宗 。
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为得姓始祖 。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 , 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春秋时期 , 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 , 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 , 周人也 。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
源流三
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 ,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 。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 。颛顼逝世后 , 其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 。
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zhengya , 重黎多次zhengya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 。
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 。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