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情人节习俗 今天是白色情人节吗?( 二 )


白色情人节习俗 今天是白色情人节吗?

文章插图
为何在中国被翻译成情人节?
19世纪,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瓦伦丁节也随之而来 。在国外生活的华侨及香港人,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对情人节接受较早 。林语堂的小说里就有对情人节生活的描写 。20世纪30年代之后,在沿海一些城市,如广州、上海、青岛等地,在情人节这天,一些知识分子就有送贺卡及玫瑰花的活动 。
真正让这个瓦伦丁节彻底成为家喻户晓的情人节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抓住商机的商家为了制造消费热点,开始迎合年轻人的喜好纷纷把Valentine’s Day说成是西方情人节,于是每年这天,鲜花和巧克力销售额屡创新高 。
白色情人节习俗 今天是白色情人节吗?

文章插图
就这样,瓦伦丁节在中国成为了“情人节”,其实情人这个词在中国原本是有点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感觉滴!可是即便如此还很受欢迎,不知道要是翻译得再邪恶一点会有什么效果?
1993年,情人节在我国达到了一个高潮 。在京的各大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都对情人节作了报道,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事 。
人民日报在《款款鲜花万种情》一文中写道:“今年2月14日的情人节,气氛相当浓郁,在首都北京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始料不及的事:商家大胆投放了市场100万枝鲜花,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销售一空,使得不少人为送情侣一束鲜花而四处奔波,未遂心愿者最后只得以塑料花或绢花代替……”
就这样,情人节火了,然后人们又要过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然后又要过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
重点来了!白色情人节原来是商家造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回来说说今天这个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吧 。它的历史要短得多,最早诞生于1977年,由日本福冈市博德区的甜点制造商“石村万盛堂”所发起,他们宣传收到心意的一方应该要回礼给对方,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节日最早被称为“糖果赠送日” 。自1980年起,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称为“白色情人节” 。
日本糖果协会还给这个节日编了个典故,说是瓦伦丁付出生命成全的年轻男女结婚一个月以后生活还很幸福,发誓要至死不渝,所以这一天要庆祝一下 。说得好像真事似的,大家看到了吧,有关情人节的营销炒作真是厉害啊,是不是很像著名的钻石营销,把钻石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炒成天价!
不过按商家们的说法这一天女生要回赠男友礼物,所以这个节日对男士们来说还是合适滴!
除了情人节和白色情人节,一年到头的每个月14号都有各色的“人造情人节”,下面为大家附赠全年情人节宝典,大家看好了,别乱过!
日记情人节(diary day)
1月14日 。在这一天,情侣们会互赠足够纪录一整年恋爱情事的日记本,以此象征两人将携手走过未来一年,并留下更多美好回忆 。
而单身的女孩子们,在这新的一年的开始,对自己喜欢的人要有表白和计划,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在心中撒下爱的种子 。
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不再重复了 。
黑色情人节(Black Day)
就像恶搞一样,4月14日,是黑色情人节 。听名字可能就能知道几分意思,跟“光棍节”差不多,据说此节来源于韩国 。
似乎这个情人节就是来自于单身狗们的怨念:虽然并非天下有情人都能天长地久、甚至曾经拥有,但谁说孤家寡人或旷男怨女就不能过情人节?“黑色情人节”就是属于单身贵族们的情人日 。在前两个月他们或许既没收到甜蜜小礼物,也没人可以送巧克力,但4月14日这天,大家共聚一堂,彼此鼓励、加油打气,化悲愤为力量,热热闹闹十分开怀,藉此消除形单影只的落寞感 。过节的人会让自己生活在百分百的黑色世界里,穿黑色套装、黑帽子、黑皮鞋,吃黑豆制成的面条,喝咖啡也不加奶精,享受黑咖啡的苦涩原味,让爱情暂时见鬼去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