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艾是多少岁,30岁40岁50岁60岁古代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30岁40岁50岁60岁古代年龄的称谓是什么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 。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很多,常用的列举如下:
20岁:弱冠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 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
30岁:而立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 , 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
40岁:不惑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 , 甫在不惑 。”
50岁:艾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60岁:花甲(耳顺)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 , 循环落落如弄珠’ 。”
70岁:古稀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
80~90岁:耄耋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扩展资料:
【古代艾是多少岁,30岁40岁50岁60岁古代年龄的称谓是什么】古人年龄称谓来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 , 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 ,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 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 , 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 。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 , 如:“三十而立” 。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
耆艾是多少岁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泛指老年人 。(耆,老;艾,此处意为艾叶的颜色-苍白 , 引为老之意) 《庄子·寓言》:“重言十七 , 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叫法及来历古代女子年龄的雅称:古代女子13岁,别称“豆蔻年华” 。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 。
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 。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 。古代女子50岁,别称“知命之年” 。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 , 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 , 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
“女流” , 《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
古时50岁被称为什么古时候50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不满一周岁被称为襁褓;2至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
更多关于古时50岁称为什么,进入:
查看更多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