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铭 李天意( 二 )


从那之后,郭宝昌突然就醒悟过来,发奋苦读,这也为他今后的编剧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
在那个时期,郭宝昌与养母的关系非常融洽,可是在后来,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使得他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
郭宝昌听四爷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心血来潮想写一部小说,想到就去做,他在纸上写下了第一行字,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写了一本叫《大浪淘沙》的小说,后被改名为《大宅门》 。
郭宝昌是出于爱好而写,他的着墨也尽量真实,特别是关于养母郭榕的片段,几乎是情景再现 。

李启铭 李天意

文章插图

不巧的是,养母郭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郭宝昌在写的故事,郭榕冷冰冰的对郭宝昌说,自己把它烧了吧 。
郭宝昌肯定舍不得,但是他无法违背母亲的意思,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年少的郭宝昌又怎么能理解母亲的心,他认为母亲伤害了他,所以对母亲多有不满 。
郭榕之所以会反对养子写这部小说,第一个原因是她不想把自己的身份公布于众,第二个她不满郭宝昌把四爷描写成一个玩弄女性的流氓 。

李启铭 李天意

文章插图

郭宝昌以为母亲会痛恨四爷,一个妙龄女子嫁给枯槁老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可他显然忽略了郭榕对乐四爷的爱,他们之间虽然有年龄差距,但是那种爱却是真实存在的 。
郭榕还认为这是一段家族往事,不能对外人所道,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就是这个道理了 。
与养母的关系恶化后,郭宝昌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与郭榕的关系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
1959年,郭宝昌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他再次动笔写了《大浪淘沙》,可是不久后,这个小说给他带来了灾祸,他因“替资本家树碑立传”被打成反动派,书稿也被烧毁,郭宝昌也被发配到北京南口农场改造 。
养母郭榕知道后,虽有怨言,却十分担忧儿子,而郭宝昌的人生一下经历了低谷,他几次都想以自杀了结生命 。
经受过磨难的郭宝昌骨子里的倔强渐渐升起,他要把《大宅门》完成,哪怕经历再多的困难 。
在农场时,一有机会,郭宝昌就会拿起笔来写,后来郭宝昌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署名是“李保常”收,这个名字是他被卖之前所取,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 。
跟随着信件的蛛丝马迹,郭宝昌找到了亲生母亲,不过他也了解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真的非常贫困,自己的哥哥姐姐都被父母相继卖掉了 。
郭宝昌没有见过亲生母亲,便想去看看她,他把这个意思传达给郭榕,他以为养母是支持的,可是他忽略了郭榕的眼神,那个眼神非常复杂 。

李启铭 李天意

文章插图

郭榕很难过,她把半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养子,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结果他依然惦记着亲生母亲 。
郭榕的心里非常凄苦,她失眠、恼怒……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他认为儿子有了异心,她在院子里大骂郭宝昌,说自己养了一头喂不熟的狼 。
郭宝昌从养母的谩骂中体会到了一种绝望,郭榕不想他去见生母,郭榕的心里痛苦极了 。
郭宝昌知道自己伤害了养母,想给她道歉,可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其实郭宝昌只是去看了看生母,对她并没有多深厚的感情,他甚至有些讨厌生母,他心中爱的还是那个把自己养大的女人 。
这对母子,明明都深深的爱着对方,却谁也不愿意低头,郭榕一直想叫养子继承乐家家产,可郭宝昌志不在此,因为这件事情,母子俩也产生了嫌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