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罪定罪标准 侵犯知识产权如何定罪( 二 )


实施刑法第217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侵权复制品 , 构成犯罪的 , 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
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 , 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 , 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 , 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 ,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本条所称权利人 , 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
第二百二十条[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 , 对单位判处罚金 ,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
【构成要件】
客体 , 既侵害了国家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 又侵害了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和经济利益 。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发明权、商业秘密权等 。
客观方面 , 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法规 , 未经知识产权人的许可 , 侵害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和经济利益 , 牟取非法利益 , 情节严重或者数额较大 , 或者造成重大的损失的行为 。
犯罪主体 , 为一般主体 , 既可以是自然人 , 也可以是单位 。
主观方面是故意 , 而且多数犯罪是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
【常见手段】
(一)商标犯罪
1、假冒或仿冒行为 , 即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品 ,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这种侵权行为是商标标识侵权的问题 , 包括“制造”和“销售”两种行为 。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 , 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行为、撤换商标行为 。构成这种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两个要件:(1)行为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而擅自更换商标;(2)撤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
(二)专利犯罪
1、未经许可 , 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
2、未经许可 , 在广告或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 , 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以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3、未经许可 , 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 , 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以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4.伪造或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