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在蓬莱阁东面的海岸边,有一个新建景点——八仙过海景区 。相传,当年“八仙”们就是从这里各显其能跨过大海的,此地因此得名“八仙过海处”或“八仙渡” 。
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整个景区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宝葫芦 。葫芦在古文献中被称为“槃”或“壶”,而“槃”是“盘”的本字,所以“盘古”就是从葫芦开始的意思 。神怪小说《拾遗记·丹丘之国》中说:“(东海有)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因此说,葫芦与中国的神话传说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国神仙世界的象征物或神仙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宝物,以葫芦形状来为八仙过海这样的景区造型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景区迎门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正面坊额“八仙过海口”和背面坊额“人间仙境”据说都是苏轼任登州太守时所题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牌坊背后是一座名为“八仙”的九孔跨海石桥,桥周围有众多的海鸥盘桓飞舞、鸣声悦耳,让我等内陆来的游客兴奋不已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石拱桥北堍又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正面坊额为“云外仙都”,落款是“元章”,也就是米芾;背面坊额“得道成仙”则是黄庭坚手笔 。米芾和黄庭坚在历史上与登州(蓬莱)都没有交集,上述坊额显然是集其字或择其语而得 。非常巧,有四只海鸥分别落在了“云外仙都”牌坊的四根立柱的柱顶,恰似四只装饰用的“蹲鸟”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过“云外仙都”牌坊,可见一座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的二层楼阁,称“仙源楼” 。二层檐下所悬“仙源”二字匾额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题写,题写时间应该是其在贞观十八年(644年)率兵亲征高丽的时候 。底楼大门两侧有联:“鉴性明心通净化;参天悟道会清凉”,撰题者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仙源楼背后是一个小广场,叫“八仙广场”,广场北端是一堵弧形大照壁,壁心嵌“八仙过海”石雕 。这幅石雕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画面上的八仙均呈飞天状,这让印象中飞天都是女性的吾等看着几个大老爷们在天上飞还真有点不习惯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绕过照壁,是一个圆形水池,池中心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的三层大殿,名曰:望瀛楼 。瀛洲、蓬莱和方丈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而瀛洲和蓬莱在古诗文中往往连用和并题,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有“(得道之士)或委华驷而辔蛟龙,或弃神州而宅蓬瀛 。”的记述;唐许敬宗在《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中亦有“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之句 。正面顶层檐下的“望瀛楼”匾额由启功先生题写,背面的“天风海涛”匾额则出自另一位书画大师刘海粟之手 。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蓬莱阁吕祖殿 蓬莱妈祖殿

文章插图

望瀛楼一层和二层为中华传统艺术展示馆,据说收藏有各种奇珍异宝上千件,且大多与八仙和道教文化有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