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春的民间风俗具体】
传统文化专栏——二十四节气开栏语: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古时,在中华大地上,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及辨识时令、气候、物候变化,形成了蕴含中国劳动人民独特智慧和丰富实践的“二十四节气” 。以节气为指引察时序变化,用于指导农事生产生活 。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在国家和地方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趋势下,本报特推出传统文化专栏——二十四节气,挖掘和展示隐匿在记忆深处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描写的立春时节,人们进行的活动之一——打春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代表着新一年耕作的开始,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得到统治者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相应的礼仪习俗也就被历代所沿袭 。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迎春,二候为樱桃,三候为望春 。所谓“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而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这就是所谓的“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了 。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在这一天,民间会有迎春、打春牛、游春、咬春、躲春等一些习俗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古时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 。
打春
“打春”就是“鞭春牛” 。春牛很珍贵,人们就用假牛代替,鞭子用柳条代替 。“鞭春牛”是村中选一位威望的老者用鞭子象征性打春牛三下,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三阳开泰”,寓意吉祥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
游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的大街小巷 。
咬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 。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
-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寓意 端午节象征的美好寓意
- 清明节放风筝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 祸起萧墙说法的来源与民间故事 萧墙指的是什么墙
- 民间借贷中利息纳入本金计算复利是合法的吗
- 民间大仙图片 农村好风水的图片
- 2021大年初六的风俗和禁忌
-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 借高利贷到期不还是什么后果
- 2021年立春出生的男宝宝五行查询
- 2021年鼠和狗结婚吉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