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知识 中医秋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言:“智者养生 ,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 和喜怒而安居处 , 节阴阳而调刚柔 , 如是则避邪不致 , 长生久视 。”
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天人相应 。“天有寒暑 , 人有虚实”;人与自然相辅相成 , 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 必须要顺应自然环境规律 , 如果与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温度和环境变化相对抗 ,  就会被风、寒、暑、湿、燥、火所伤 , 导致病症产生 , 这是影响人健康的外因 。

秋季养生知识 中医秋季养生原则

文章插图
中医四时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以从其根”。
日月交替 , 寒暑更迭 , 一年间的气候变化规律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 自然界万物受这样的影响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春夏由寒转热 , 阳气旺盛 , 万物生发调达 , 机体阳气随之充盛 , 因而适宜养阳;而秋冬渐寒 , 万物内敛而藏 , 阴盛阳衰 , 适合养阴 。
秋季气候特点
秋季 , 指农历8、9、10月 , 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个节气 。
秋季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昼夜温差加大 , 幅度大于10℃以上 。
入秋以后 , 昼夜温差明显加大 , 最大温差有20多度 , 很多人的肌体还处于夏天炎热惯性机制 , 可能还会穿着很少 , 很容易导致机体受寒 。
温度高时 , 身体散热时出汗 , 毛窍(腠理)打开 , 门户大开 , 而晚上温度大幅下降后 , 如果人机体反应不够快速 , 表气不足 , 毛窍(腠理)没有闭合 , 寒邪入侵至腠理 , 容易出现伤风感冒 , 这时就要以一些发汗的中药将邪驱出体表 。

秋季养生知识 中医秋季养生原则

文章插图
2.昼短夜长现象明显 。
白天为阳 , 夜晚为阴 。秋季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 , 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 , 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
3.气温逐日下降 。
秋季养生原则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 夏季过多的耗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 , 气候虽然早晚凉爽 , 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 ,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原则 , 此时调理十分合适 。
秋季气候由热转寒 , 是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 , 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 , 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地过渡 。故秋季养生 , 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 皆以养收为原则 。

秋季养生知识 中医秋季养生原则

文章插图
秋季养生方法
秋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 , 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 , 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 , 防治秋燥是中医秋季养生的主要方法 。
? 睡眠调节:
【秋季养生知识 中医秋季养生原则】秋天 , 天高风劲 , 使肺气收敛 , 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 , 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 。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 , 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 , 要养成勤开窗通风 , 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减少呼吸疾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