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 四 )


3、成鳅的日常管理
①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 , 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 , 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 , 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 , 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 , 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 , 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 , 其中 , 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 , 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 , 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
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5% , 血粉10% , 酵母粉3% 。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2% , 血粉7% , 酵母粉3% 。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0% , 血粉7% , 酵母粉3% 。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 , 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 , 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 , 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 , 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 , 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那么 , 饲料撒在了池塘里 , 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 , 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 , 一端固定在岸边 , 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 , 喂完料1小时以后 , 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 , 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 , 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 , 泥鳅长到多大了 , 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
②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 , 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 , 泥鳅摄食减少 , 甚至停食钻入土中 。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 ,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 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 , 如果水温过高 , 要及时加注新水 。
③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养殖池水质的好坏 , 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 , 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 , 基本没有病害 , 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 , 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 , 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 , 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 , 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 , 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 , 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 , 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 , 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 , 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 , 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 , 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 , 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 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 , 与色卡颜色比较 , 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 。温度过高 , 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 , 会造成溶氧量降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 , 要及时采取措施 , 多注入一些新水 , 新水加进来 , 旧水换出去 , 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 , 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 , 以增加水中的氧气 , 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 , 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 , 造成泥鳅慢性中毒 , 抑制生长 。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 , 残饵 , 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 , 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 , 如果氨氮含量偏高 , 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 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 , 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