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大全?

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 , 被称为“水中之参” , 和其它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 , 我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 , 那么常见的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的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大全?

文章插图
泥鳅池塘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1、池塘分类:泥鳅池分苗种池和成鱼池两种 , 苗种池面积30~60平米 , 水深15~40厘米 , 成鱼池面积100~200平米 , 大的可达600~700平米 , 水深达30~40厘米 。
2、池塘面积:泥鳅池塘面积以1亩左右为宜 , 长方形 , 不宜太大 , 水泥池面积100~150平米为宜 , 种苗池可小一些 , 30~50平米为佳 , 池深一般50~100厘米 。
3、水源条件:泥鳅在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水及自来水均可养殖 , 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用水溶解氧可在3.0毫克/升以上、ph在6.0~8.0、透明度15厘米左右 。
4、池塘土质:泥鳅在黏质土中生长的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 , 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
5、防逃处理:泥鳅有钻洞本能逃跑能力强 , 如池塘有漏洞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 , 在建造成鳅池时要重点做好防逃措施 , 同时也可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 。
泥鳅苗放养需要准备什么?
1、清整池塘:陈旧池塘一般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暴晒 , 这样有利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 , 鳅苗入池前必须要清除底层淤泥 , 同时也要对池塘进行检查 , 堵塞漏洞 , 疏通进排水管道 。
2、清塘消毒:彻底清塘消毒以杜绝病源 , 放养前先将水排干 , 消除乌鳢、蛇等敌害 。在投放苗种前15天 , 用二氧化氯3.75千克/公顷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以杀死细菌、寄生虫、敌害等 。
3、注水施肥:苗种下塘前的3~5天施腐熟的人畜粪3.0~4.5吨/公顷作基肥 , 然后将池水加至30厘米深左右以培育天然适口饵料 , 待水色变绿、透明度为15~20厘米后投放泥鳅苗种 。
4、用水处理:在大规模池塘养殖泥鳅时常常会涉及循环用水 , 因此就必须对养殖用水进行科学的处理 , 根据目前养殖泥鳅的现状来看通过物理方法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是很好的 。
泥鳅池塘养殖日常管理有哪些?
1、苗种选购:泥鳅苗种来源就近从附件良种繁育场购买 , 挑选行动活泼、体质强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种苗放养 , 亩投放规格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左右 。
2、种苗消毒:泥鳅苗种放养前用4~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进行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 , 目前普遍采用降温方法进行运输 , 故在放苗时加水进行缓冲处理 。
3、水色调整:泥鳅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 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 , 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就应追加有机肥 , 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 。
4、及时施肥:泥鳅池塘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 , 每次每亩施有机肥15千克左右 , 也可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氢铵以保持池水呈黄绿色 。
5、及时消毒:泥鳅池塘6~10月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 , 若发现水塘水质已富营养化 , 还可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 , 适当施一些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 , 以控制水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