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赣县区中部,贡水下游北岸 。东邻茅店镇,南与章贡区沙河镇隔江而望,西界章贡区水东镇,北靠储潭镇 。现在人口8.59万,面积33.7平方公里,管辖城东、城西、城南、光彩、梅林新区、白鹭湾6个居委会及章区、梅林、红金、双龙、桃源、上庙6个村委会 。[1]
梅林镇,俗名新饭店 。位于赣县中部,贡水下游北岸 。东邻茅店镇,南与章贡区沙河镇隔江相望,西界章贡区水东镇,北靠储潭乡 。赣县区、梅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
清同治十二年版《赣州府》载,北宋周敦颐任赣州通判时,曾植梅数百株于贡水河畔凤凰山(如今凤凰山只是记忆中物,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早不见山岭了),后来梅树繁衍成林,遂有梅林之名 。
梅林镇是个新镇 。1970年以前,赣县一直与府衙及后来的行署同城共治 。民国之前,赣县衙门在今老地委大院办公;民国时期,赣县政府在米汁巷办公;解放后,迁至今文明大道章贡区环保局一带办公;直到1970年,赣县政府办公地址才搬迁到赣县梅林村北面1公里的黄土岗上 。[2]
梅林镇是个新镇,但文化却与赣县一般渊源流长 。地名方面除了梅林名缘于北宋周濂溪之外,还有一些富有文化内容的地名故事 。比如新饭店一名,在县城西面公路边,清乾隆年间,陈荣任开基,原为黄土岗,为赣州通往东、北部地区的必经之路,清道光年间,陈荣任之孙在此设店铺,提供茶饭,故名新饭店 。
新饭店概念很多人以为是1970年赣县政府搬迁时的标志物,其实大错矣 。中国传说中寿命最长的人是1200岁的道人广成子 。据载,令历代皇帝垂涎之寿的广成子,就是在赣县狮子岩腹中的石洞里修炼而得道成仙的 。民国三十五年版《赣县新志稿》记曰:“狮子岩在桃源洞 。相传为广成子得道之所 。岩山奇突,有石室数间,四周林木苍秀,景致清幽 。”[3]
狮子岩坐落在狮子岩脚下村前面,即在赣县梅林镇西北5公里上庙村境内,距赣州城东约8公里的地方 。狮子岩,因其山形颇似一只卧狮,故名 。清乾隆末年,肖天照由储潭迁入而开基 。从梅林镇进入上庙村,转过山脚,山腰赤壁陡峭处——个黑幽幽的天然石洞即在眼前,洞称“狮子岩” 。洞以山冠名,洞内宽大,长约30米,宽约17米,高近10米,内有石室数间,相传即为广成子的修炼得道之所 。
据说,狮子岩旧时被称为“九仙山”,俗称“桃源洞九仙山”,当时山上居住有不少道士 。不知什么时候,道士离去,僧人后来,仍就原岩洞建寺 。寺名曾一度为“云仙寺” 。1958年僧人还俗,一度繁荣的狮子岩香火熄灭,寺塔被挖,现存寺前一只硕大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断足石香炉和岩洞内几品残存的题刻 。在岩洞的左侧,还保存了一眼田螺古井,其井内壁似田螺—圈一圈 。它是旧时寺内僧人的生活用井 。1990年,又有僧人入住狮子岩,淡淡香火绵延至今 。
1941年9月,蒋经国将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义务教育师资训练所改名为“江西省立上犹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先设于狮子岩内 。1944年秋,学校才从狮子岩迁入上犹 。
旧时的赣县有即狮子岩、燕子岩、马祖岩,有趣的是梅林镇境内的狮子岩位于山脚下,赣州城水东境内的马祖岩位于半山腰,储潭境内的燕子岩则位于山顶,地理位置各有差异,却均为远近闻名的佛家圣山 。
梅林境内有唐代古墓 。1982年11月11日,梅林镇红金村岭窝农民温远顺在挖屋基时,发现一座唐代花纹砖墓 。出土开元宝钱、青瓷杯、铜刮、铁剪、铁刀、铜镜、金钗等物 。[4]
注:
[1]1985年《江西省赣县地名志》之《赣县概况》,第14页 。
- 梧州市长洲区君安颐养院
- 宿州市埇桥区长寿养老院
- 化州风水留题地 化州市各镇风水留题地
- 宿州市健康老年公寓
- 赣州市章贡区杨仙老年公寓
- 贺州市贺寿颐养中心
- 衢州市天颐老人之家
-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敬老院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海滨敬老院
- 广州市海珠区祥生康健安养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