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好的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拜什么神


又是清明 。今年因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需要,全国多地暂停集中祭扫活动,与此同时推出各种绿色文明安全祭扫的服务项目,比如北京对到现场祭扫的群众,实行预约登记,分时限流;上海全市经营性公墓将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三项服务……这样做不仅健康安全,还能免除人们的奔波之苦,又是对清明传统的良好传承与创新 。
中国自古就重视慎终追远,因此清明节从正式设立开始(古时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直到唐宋时期才合二为一),就一直受到重视,只是在古代笔记中,这一常被“雨纷纷”所笼罩的日子,似乎有些阴郁,有些叵测,有时甚至会在祭扫中遭遇诡事,变成了一个“危险活儿” 。

哪里有好的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拜什么神

文章插图
一、跳出坟墓,替儿挡刀
清代学者李庆辰在《醉茶志怪》中写道:一个姓陶的人“清明扫墓,路出西郊”,在车上盹睡,迷离间见道旁一座矮屋,环以疏篱,有一女子倚门而立,“缟衣素裙,妆束淡雅”,低声唱起一首歌:“清明雨,湿纸灰,良人一去不复回;尘埋玉色,酒涸金杯;清明雨,湿孤坟;家家春色不开门 。红垂树杪,绿拥篱根 。”声词凄楚,节短音长 。陶某被这歌声激得打了一个寒战,只见“道旁则三尺荒坟,几株衰柳而已” 。
清明雨,湿纸灰,清明雨,湿孤坟,听来就是那么悲凉和凄怆,却也道出了几分清明时节墓地上的真实境况:坟前烧纸,雨打飞灰尽成泥;跪地哀泣,悲悲切切若游丝 。倘若天地再昏暗一些,影影绰绰中更是分不清人与鬼有着怎样的纠葛与变幻 。明代笔记《续耳谭》写一个姓富的吴地人,死了一年,“其子以清明上塚设祭”,正在悲哭不已,声声呼唤父亲,坟墓里突然传来回应声:“别哭了,我这就跟你回家便是 。”富子对父亲的死哀痛已极,听闻此声,不但不恐慌害怕,反而随声呼之,“鬼便向子历道平生事,甚详悉” 。等富子到了家,“闻有声在堂中,则其父魂”,赶紧把妻子和女儿唤出来,那鬼魂亲切地向她们问候,一如生时 。儿媳妇问公公可否饿了,想要吃饭?鬼魂连连说好 。儿媳妇赶紧将一只鸡炖了放在案上,“虽不见形,而有顷,物自都尽” 。直到这天的晚上,那鬼魂才回到塚中,并约好下一次回家探望的时间 。等到了那一天,鬼魂果然返家,“自是晨来暮去,稍稍处置家事,皆有条理” 。富家本是做生意的,每次有商人来家中买卖货物,鬼魂便与之讲价交易,一开始那些商人还有些害怕,渐渐习以为常 。鬼魂怕狗,每次晚上回到墓地,其子都安排一仆为之驱狗 。一天晚上鬼魂回塚,仆人忘了此事,“遂为群狗所啮,叫呼上树而灭,此后竟不复来” 。
哪里有好的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拜什么神

文章插图
《续耳谭》
此类清明祭扫,结果把去世的亲人“带出来”的故事,在古代笔记中还有很多 。清代汤用中在《翼駉稗编》里写陕西甘泉事:某甲与某乙有仇,某乙“恒思于阴处杀之”,但某甲防卫很严,没有给仇家以得手的机会 。后来某甲死了,只留下一个七岁的儿子,家人让一个老仆带他去扫墓 。某乙竟要害死这个孩子以解夙恨,于是藏在墓地,等到孩子来了,拔刀便刺!谁知“甲忽从墓中出”,伏在儿子的身上,乙连刺十余刀,都扎在鬼身上,不能伤害孩子分毫 。被吓呆的老仆这才大声呼救,“众奔集,缚乙送官,置于法” 。人们感叹:“父子至性,死犹忘身御难于此!”
世上本无鬼魂,人死不可复生,所有在扫墓时遇到鬼魂出现的故事无疑都是杜撰的,却也正在另一个意义上不断肯定着祭扫的意义——缅怀亲人,正是因为亲人哪怕离世,依然以某种形式活在我们的心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