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灰搭桥 香灰搭桥详解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不但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意味着团圆,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湛江人,往年过年的时候湛江会有很多庆祝活动,其中最隆重、最重要的就是做“年例” 。


每年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底,湛江各地陆续开始做”年例”,不但上过央视,有些地方的年例活动还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外出打工的人,春节可以不回来,但是做“年例”的时候必须回来,因此在粤西地区还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


香灰搭桥 香灰搭桥详解

文章插图



一、什么是“年例”

年例是指每年都会举行的大型群体祭祀活动,是粤西地区传统的过年庆祝方式 。


主要是敬神、游神、摆宗台(有的地方叫做醮或摆醮),还有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客 。


活动的目的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


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不一定,大部分地方是一天,有些地方可能要三天 。


香灰搭桥 香灰搭桥详解

文章插图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准备好鸡、猪、肉、鱼、茶酒果品,有的地方专供果品,等游神队伍和醒狮队伍到各个固定点"摆钟"或"摆灶" 。


到了年例当天,大家会聚在一起敬神祈福,然后是醒狮舞龙等活动,活动结束后放鞭炮 。


刚开始盛行做年例的时候,主要是骑马、射箭、比武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主要活动演变成 “游神”,就是把“神像”请出来,让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抬着在各村的大街上游行,热闹非凡 。


香灰搭桥 香灰搭桥详解

文章插图

二、 年例的由来

关于年例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的民俗学家把年例追溯到宋朝,因为《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古代信谊地区“谷熟时里间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高歌 。”,


他们认为这是年例的起源,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仅凭这句话当作年例的起源有点牵强 。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和冼夫人有关 。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


二是湛江有很多冼夫人庙,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中经常能见到“冼夫人” 。


冼夫人生于高凉,即现在的茂名电白人,曾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汉、俚各族民众归附隋朝,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 。


但是粤西大多数的居民是明朝搬迁过来的,而且关于年例的记载最早是明朝,和冼夫人所在的年代相差甚远,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 。


香灰搭桥 香灰搭桥详解

文章插图

根据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广东通志》记载:“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 。”写的是当时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的场景 。


光绪年间的《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 。”


光绪年间的《茂名县志》记载“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