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大批四川人迁至山东是明朝前期的历史事件,移民目的地主要是胶东半岛(今莱州市是核心地区),移民的来源地主要是四川,也有少量云南人 。具体情况如下: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一、移民原因
1、战乱不止
宋末以后,胶东半岛战乱多发,农民起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人烟稀少的局面 。主要战乱有金代杨安儿“红祆军”之乱、蒙金对峙战争、“红祆军”首领李全之子李璮反叛蒙古军、元末红巾军之乱等等 。
一百多年的战乱动荡,使得百姓不堪疾苦,纷纷外逃,土著“十不存一”,人口损失惨重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2、自然灾害
《元史》中有记载的元末山东大规模水旱灾害达19次之多,而且瘟疫蝗灾在山东、河南地区频发不止 。莱州地区金、元至明初,各种灾害都没躲过,灾情十分严重,由此造成土地抛荒,百姓饥亡、流徙不止 。这些,都是明初移民胶东的主要原因 。
二、移民始末
1、移民方式
明初,为巩固边防、安定社会,朱元璋设立了卫所制度 。这是一种军屯制度,军队战时开赴战场,无战则从事生产,以屯养兵 。
胶州半岛当时设立了莱州卫、威海卫、宁海卫、靖海卫等卫所,莱州卫的驻地就在当时的莱州府城——掖县(即今莱州市)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政府为充实这些沿海卫所,迁来大批军户实行军屯 。所有军户都分拨田地,发给耕牛、农具,并可带家属住进卫所,他们逐渐就成了当地的常住居民 。
2、移民来源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平定西南之后,从四川、云南向胶东地区新设的卫所迁移了大批军户,这次移民一直持续至明朝中后期,尤以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时期最多 。移民来源主要是四川成都府,也有部分来自川西、川北、川南,以及云南 。
题图“洪武二年”为误写,应当是“明初”的代名词 。
元末以来连年战乱,蜀中人口也锐减,为此明朝政府还组织湖广移民填四川,这种情况下怎么还有富余人口迁徙至山东呢 。
答案是这些军户大多是明玉珍大夏政权的降卒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

文章插图
朱元璋派汤和、傅友德率两路大军攻蜀,夏后主明升不敌,率众投降 。朱元璋担心“伪夏”残余势力叛乱,所以把降卒编入在四川设立的首个卫所——成都前卫,然后以政治性移民的方式,迁到山东、北京等地,胶东半岛之所以是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有防御倭寇侵扰之意 。
顺便说一句,当时陈友谅之子陈理,以及明升被远迁至蜀国朝鲜,也是这个目的 。
明初从川滇迁至山东的移民当有几十万人,其中仅莱州府南部的即墨县(今青岛即墨区),就迁入了7万多人 。
今莱州市有资料可考的1052个村庄中,明代之前建立的只有64个,其余都是四川移民及其后裔所建的,这些四川移民姓氏包括赵、崔、宋、杜、程、林、宿等,只有于、吕等少数姓氏是元之前的土著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原因?】3、相关传说
现今胶东四川移民后裔口口相传的“迁自成都府铁碓臼”,查遍史料,找不到成都曾有这么个地方 。“碓臼”本是西南地区舂米的碓窝,倒是和明军插旗的圆锥形底座长得相似 。
估计是当初大夏的将士们对明军旗帜心有余悸,对插旗的这个“铁碓臼”也记忆深刻,迁到外地后,不便说起前朝旧事,就用“铁碓臼”来指代迁出地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