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字画图片大全欣赏 衢州买风水山水字画平台在哪里( 二 )


“浙西山水县,最好是桐庐”“千家聚成邑,民居半商贾”,清初诗坛“六大家”之一、翰林院编修查慎行用寥寥数语,勾绘了桐庐的市井繁华 。从中唐时期知名女艺人刘采春的《望夫歌》中,也可以看出桐庐为水陆交通枢纽 。这位女艺人怨思道:“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
桐江:
水到桐江镜样清

山水字画图片大全欣赏 衢州买风水山水字画平台在哪里

文章插图

一条弯弯曲曲的之江,上中下游分别被命名为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并成为文人墨客着笔最多的水流之一 。在各方先贤笔下,桐庐县段的富春江又称为桐江 。
水到桐江镜样清,桐江千古水悠悠 。最早写桐江水的或是魏晋南北朝东阳太守、尚书令沈约 。他与友人从新安江一起游览严陵濑,只见“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
说起桐庐的词作者,不得不提宋代词人柳永 。柳永填过一首《满江红·暮雨初收》,其中这样写桐江:“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
山水字画图片大全欣赏 衢州买风水山水字画平台在哪里

文章插图
桐江风景
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祖籍在金华市兰溪,与桐庐同饮一江水,从江苏如皋的出生地,往返兰溪老家,桐江是他必经之地,因此也不吝惜笔墨给桐江填词:“一幅轻帆挂 。喜今朝,矢作扁舟,飞来如射 。”
“瓯衢水涨长年苦,永日舟胶客里纷……幸有轻船能载画,开函与尔醉斜曛 。”明末御史周亮工一次在桐江遇到涨水,不得不困在船上,待风雨过后再启前程 。这与他的人生轨迹是何等相似 。明朝灭亡后,周亮工在清朝做过两淮监运使、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等官职 。
朝代更替后,一批才子路过桐江时,又开始讴歌新的王朝 。负有诗名的清顺治年间贡生陆圻书写下“舟泊富春渚,晴江接太清”“山势趋吴会,涛声撼越城”这样的诗句 。清顺治年间进士、知处州府周茂源在《桐江晚眺》诗中说,“春江贳酒临江近,水市张灯入夜多”“虎头若在堪乘兴,应写沧州满越罗” 。
清代政治人物和著名学者纪晓岚,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受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从富春至严陵途中,他留下了四首山水佳作 。其中一首写道:“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濛濛空翠合,玻璃镜里一帆行 。”
“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郑燮,也就是百姓耳熟能详的郑板桥,在1736年考取进士,当过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县令,在老百姓中有好口碑 。他在赠给友人周景柱的诗说,“曾约严滩去钓鱼,春风江上草为庐” 。
早年游历京师,清嘉庆年间会试第一的刘嗣绾,虽然官没有做到纪晓岚那么大,名气也不如郑板桥,但是在钱塘至桐庐舟中,他创作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影响力不亚于纪晓岚和郑板桥的作品,至今仍为桐庐老百姓随口吟诵 。
清朝另一位为官勤政颇有名声的钱塘人袁枚,在桐江上作诗四首 。其中有佳句“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兰溪西下水萦回,分付船窗面面开 。紧记心头须早起,明朝无数好山来” 。袁枚的孙女袁绶,是桐庐诗作者中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之一 。她在《桐江舟次仓山同人》中写道:“故园何处是,云树思依依 。岁晚鸥盟冷,潮寒鲤信稀 。滩声喧水碓,帆影掠鱼矶 。系缆荒村近,含情倚夕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