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科学还是迷信 科学与阴阳五行家庭风水关系( 二 )




我前面说了阴阳不是什么神密力量,是自然界本来固有的现象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互相联系着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这也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观念 。


同时阴阳又相互排斥,如四季气侯变化,从冬到春到夏,由寒逐渐变热,是阴消阳长; 由夏到秋到冬,由热逐渐变寒,是阳消阴长 。阴阳总是处于此消彼长,此盛彼衰的不断变化中 。(《黄帝内经》对此有论述)


阴阳说还认为阴阳是可以转化的,这个转化一般是在物极阶段 。《国语·越语》:"阳至而阴,阴至而阳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这些也都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范畴 。


如果说阴阳比较关注一个事物自身的两个方面的关系,那么五行说更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行说认为世间复杂多样的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各不相关,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生相克讲的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我生"和“生我” , “我克"和“克我"两个方面 。事物就是在这种相互关系的协调中得到相对平衡 。如果事物间只存在一个方面 , 那么就会出现不平衡,造成紊乱 。


由此可见,阴阳五行说看到了事物的联系,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看到了事物的矛盾和转化 , 是很可贵的思想 。它初步展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阅读这些史籍,我常常感叹我们祖先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多个看上去近乎完美的哲学思想体系,不能不让人钦佩 。


2.不足之处


阴阳说讲到了事物正反两方面的矛盾和转化,是正确的 。但它往往抽象地脱离了具体条件讲变化,只能是初步的说明 , 而不能充分认识这种对立、依存、消长、转化的斗争性和条件性,不可能真正全面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 往往使人不知其所以然,直接间接地带来了严重的神密主义 。所以司马迁说:“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


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种把具体物质看作物质元素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五行说看到了事物间的联系 , 应予肯定 。其相生相克关系 , 虽在局部上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道理,然而在整体上把事物看作相生相克的完整系统,并按固定次序 , 周而复始地运行,则是一种机械循环论 。它把事物的复杂联系固定为呆板的公式,这就否认了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发展规律 。至于以五行配属归纳其它事物,虽在个别地方有点事实根据,但作为结论,则未免以偏概全,牵强附会了 。


由于当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限制,各门具体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加以分别研究 , 哲学也没有建立在对各门具体科学概括总结的基础上 , 而不能不带有直观、朴素、感性和臆测的性质 。我们的先贤对理论能力很自信,对当时无法解释的很多现象却力求解释 , 包括对人体生命活动这种比较高级的物质运动状态 , 也要勉强进行说明,这就难免产生不科学的论断 。


也许是我们早早就有了一套较完美的哲学思想体系 , 两千年来 , 先贤们就有一种以哲学代替一切的倾向 。往往用理论去套事实 , 而不是象欧美科学家们那样 , 通过实验实证研究具体事物 。其结果 , 往往出现以并非完全的科学抽象代替具体事物,以五行简单相生相克系统代替事物的客观规律 。这样不仅不能揭示具体事物所包含的具体科学原理,而且由于阴阳五行说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 , 也被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就又使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阻碍 。这是不是“李约瑟难题"的原因之一呢,还有待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