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二 )


程夫人认为,读书识字既不是为了求官,也不是为生存,更不是求取名利,而是为了知事明理,学会做人 。她希望儿子们长大后正直、刚毅 。
除了引导儿子们树立志向,发奋读书,她还要求他们栽种、农作 。苏轼和弟弟苏辙每日放学后,必须扛上锄头,带上树苗,去山上种松树 。年复一年,直到荒岭变青山 。苏轼在《东坡自述》说:“子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 。”
“粗食布衣为养性之本,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 。”发家致富之后,程夫人担心富贵生活影响了孩子们的心性,且享乐生活也非她所愿,便拿出大量钱财,赈济穷困之人 。程夫人认为,只有简朴的生活才能成就孩子的宏大志向,唯以清寒磨砺孩子的心智方能成才 。在学业、志向上,她对孩子高要求,在吃喝用度上奉行低标准 。苏轼兄弟每天在校的饭菜只是“‘三白”:白米饭、白萝卜、盐 。

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文章插图

立大志,勤躬耕,俭培德,慈养心,程夫人以此引领孩子们的人生 。
她培育孩子的仁心厚德,热爱天地万物 。“恶杀生”,不许任何人伤害捕取鸟雀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文中说,少时书房前“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异鹊》诗中云:“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么风集桐花 。是时鸟与鹊,巢彀可俯拏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隐忍的定力,生存的实力,教育的能力,作为完美女性的程夫人远远不至于此,但足可启示现代的我们如何恪尽家国之责 。




作者:高小丁,系四川省文联作家、编剧、法务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项目“巴风蜀韵论家风”主讲人、文案主笔 。


信息来源丨巴风蜀韵论家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