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为四川眉山三苏祠楹联,上下联皆颂扬三苏 。上联言苏氏三父子均为填词名家,下联讲韩、柳、欧、苏四大家,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 。
苏氏家风成为人们追崇的目标,苏氏家教成为榜样 。这家人“兴盛”的核动力是什么?源于一位伟大的女性——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她用智慧和才干成就了三苏奇迹 。

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文章插图
三苏祠雕塑:八娘伴母,左为程夫人
“好女人强三代”,什么样的女人是好女人?一个能够振兴家族的女人具备哪些特质?
程夫人出身名门,父亲为大理寺丞程文应,祖父为摄录参军程仁霸,乃眉州望族 。苏家亦为望族,但极为穷困 。程夫人十八岁嫁进苏家,不以富家人自居,平易待人,知书达礼,孝敬公婆,勤劳不辍 。糟糕的是,丈夫苏洵并无发奋图强之心,喜欢游历,屡试不中 。
作为妻子的程夫人毫无怨言,只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布衣粗饭,任劳任怨,不对丈夫提任何要求 。同时为了夫家的颜面,生活再困难她都绝不向娘家伸手开口,而是安贫守志,“甘此蔬粝” 。
直到十年后,苏洵突然幡然醒悟,打算读书 。他问程夫人,我如果读书,家里的生计怎么办?程夫人告诉他,如果你真有读书的志向,生计之事就交给我吧!还说,我早就认为你应该读书了,只是我不想你因为我而读书 。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 。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 。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文章插图
【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隐忍十年,等待十年,不给丈夫一丝一毫的压力,这得有多大的胸怀和定力!饱读经书所孕育出来的素养与德性,让她能够十年如一日地慈悲与宽容 。
程夫人不仅学问好,还非常具有经商头脑,在她的建议下,一家人到眉山纱縠行街上租了一栋房子,经营布帛生意 。很快苏家的经济状况得以好转,跻身于富户 。为了生存,程夫人几乎卖掉了所有的陪嫁以贴补家用 。苏洵外出求学期间家庭生计更是有赖于程夫人苦心经营全力操持,同时肩负教育苏轼、苏辙两兄弟的责任 。
苏洵在(《嘉祐集祭亡妻文》)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 。子虽不言,耿耿不乐 。我知子心,忧我泯没 。”妻子的苦心,他内心了了分明 。
苏辙记述他的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
苏轼兄弟两三岁,程夫人就开始亲自为其启蒙、读书 。且以贤达志士之历史传记为教材,培养两个儿子的浩然正气和远大志向,鼓励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她讲《后汉书·范滂传》,叙述范滂气节慨然,在党锢之祸中罹难 。苏轼深受感动,他问母亲,儿若要做范滂,母亲许我吗?
苏轼政治家 苏轼的家风

文章插图

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母吗?母亲答 。
天下苍生,国家社稷,民众苦乐,人之根本,自小就在苏氏兄弟心中扎下了根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成为人生的灯塔、生命的航线,之后他们无论遭遇怎样的荣辱毁誉、沉浮起落,都不曾偏移一丝一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