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勤奋名言事例( 三 )


7、王充博览群书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 。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 。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 。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 。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
【感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例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 。王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后来完成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充的成才,说明学习只能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
8、顾炎武勤于攻读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
【感悟】青少年学习要像顾炎武一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身手 。
9、赵光义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 。少年时代,他曾任职于宋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 。由于经历频繁战事,了解民间疾苦,继位后他澄清吏治,整顿朝纲,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平,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 。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实在出乎意料 。
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 。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
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 。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的声音,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
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忙叫人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 。
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
尽管世人对赵光义取得政权的方式心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赵光义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的重大贡献 。
《太平御览》原名《太平编览》,书编成后,献给宋太宗审阅 。宋太宗极为重视,认真阅读 。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时政务繁忙,没完成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上 。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这么刻苦读书,未免过于辛苦,就劝皇帝放慢计划,每天少看些 。宋太宗却笑着说:“只要打开书就会有收获,我不觉得辛苦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