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全书 。因为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所以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 。
【感悟】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还是西方先哲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都反映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巨大作用,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读书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加我们的才能和智慧 。因此,开卷有益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格言 。
10、路温舒编席抄书
路温舒是西汉时人 。他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 。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 。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 。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 。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
【感悟】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只要从小立志,并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朝着目标奋斗,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西汉路温舒幼年贫困,但他善于想办法,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了有名的法官 。青少年置身于现代化文明管理的监狱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要珍惜一切学习时间,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技能武装自己,为出监后就业谋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11、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
12、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 。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 。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 。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
- 明星的裸体大胸 明星的胸
- 吃什么化痰清肺 吃什么化痰的食物
- 天生克六亲的人该怎么做才能化解
- 有利于美白的食物 美白的食物有什么
- 依夫果园 流行依夫
- 天猫店铺经营类型是哪三种
- qq个性签名伤感爱情关于吃醋 关于吃醋的个性签名
- 58厘米的床高吗 床的最佳高度58cm合适吗
- 卧室推拉门的选购技巧视频 卧室推拉门的选购技巧
- 悬空电视柜的尺寸是多少 悬空电视柜尺寸是多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