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做电商有一个因素,会制约我们电商的发展,所以很多电商平台都会去做这个事情,会想要自己的物流让更多人去使用,那么天猫的物流要如何提高这个渗透率呢?估计很多人想要知道,请看具体分析!
在京东618主场促销之后,天猫财报公布了49%的增速,超过京东46%三个百分点 。尤其还在,体量远远超过京东的前提下 。
据此前市场数据,上一财年天猫的GMV为15650亿元,而京东的GMV为6582亿元 。天猫体量接近京东的3倍 。

文章插图
在中国电商渗透率超过15%的前提下,庞大体量的天猫,依然保持着49%这样的增速,确实让人吃惊 。可谓“大象跳舞”的经典案例 。
除了全球知名品牌“不在天猫,就在来天猫的路上”的大范围覆盖之外,天猫在3C、快消等领域增速也是惊人 。另外,用户在前端“买买买”,物流就得尽快“送送送” 。
此前,京东自营物流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而天猫能取得这样的增速,背后的物流、供应链的科技升级,更是功不可没 。天猫没有组建物流团队,但菜鸟通过科技把“联网”的物流行业“武装到牙齿”,实现了十指联动一样的快捷便利 。
说起来,作为新零售的代表,天猫增长也算上接科技,下接地气之后的自然结果 。
接地气:制造消费惯性
前几个月一直被无所不在的京东618洗礼,包括我本人也在去京东、天猫都买买买,但确实没想到,在京东主场,体量更大的天猫实现了增速的反超 。
其实背后也是用户的消费惯性在起作用 。好奇心日报制作了阿里、京东营收和营销支出的曲线对比,京东的营收需要营销来驱动,双方共同提升,而阿里营收在提升的时候,营销支出趋于缓和,证明用户已经有消费的粘性和惯性 。
据双方财报,双 11 期间,阿里每 100 元的收入,需要 61.2
元的支出 。比平时少10% 。而京东在今年“6·18”期间的支出占收入比却要高于平时,每花 86.4 元才能换来 100 元,比平时还要多 2-3% 。
尼尔森去年 10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双 11 购物狂欢节的认知度已经达到 83% 。双 11 成了用户的消费惯性,而 “6·18”
还需要广告驱动大家来“买买买” 。
可以看到京东和天猫双方在对方擅长领域的努力,比如京东努力增加奢侈品、服饰等销售,而天猫在3C和快消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并增加了深度运营的北京城市频道 。
从综合结果来看,作为新零售承载者的天猫,目前依然保持着碾压者的胜利 。京东不但没有切入更多服饰的份额,却在3C和电器的传统优势领域里,增幅大大落后于天猫 。天猫势头强劲背后,物流体验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尤其在很多人认知还停留在京东自营好,天猫物流略差的错误层面 。
其实上面只是介绍了一部分的技巧,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消费者去说话,只有消费者觉得好我们才能提高占有率,并且这个价格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不能太高了,毕竟大家对于物流要求也不是特别的高!
- 正当防卫致人受伤的如何处理
- 百雀羚1.45亿元卫冕天猫双11美妆类第一
- 一直单身的人如何解决生理需求?
- 交通事故赔偿的标准和赔偿范围如何
- 甲午战后重建的北洋海军实力如何?
- 如何看清身边的人和事?
- 2019年春节杨柳木命人财运如何
- 壁上土命人遇到本命年该如何改运
- 五行缺火的女人婚运如何呢
- 选手机怎么选最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