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盈利模式 起底“便利蜂模式”( 四 )


一般工厂代加工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连锁便利店才可以做,一方面起订的量多,成本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摊损耗成本 。
而这恰恰是小连锁的短板,做有自己品牌的短保(短保质期)商品,就意味着成本的高企 。一位快消从业者告诉采访人员,7-Eleven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采用大量的代工短保商品,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
“7-Eleven或其它连锁,都是通过密集店铺数量及分布区域消费排行来决定某一类商品的量是否可以自制,这个需要沉淀很长时间 。”
据采访人员观察,便利蜂的面包退货率确实是不低的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也十分不按常理出牌 。
采访人员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对便利蜂进行了观察,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都是在下午两三点左右,而正常的面包上架时间应该在上午7点半之前,因为面包能够在货架上停留的时间十分有限,早上7点半之前上架意味着可以有完整一天的成列时间 。而便利蜂这种给面包减少半天陈列时间的做法,着实让人有点琢磨不透 。
下午两点,面包配送人员送来新上架的商品,同时要运走需要下架的商品 。从配送人员一筐筐装车的情形观察,退货的面包应该不少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给便利蜂供货供应商,也佐证了采访人员的猜测,据他透露,便利蜂的短保商品,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 。
而唯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就是快速的扩张规模,事实上这也是便利蜂的目标 。不过,连锁店的扩张并不是靠砸钱就能实现的,一位有多年线下门店管理经验的的从业者就告诉采访人员,跨区域、跨城市的多店运营是连锁店最大的难题 。
“20家店、50家店、100家店,每跨上一个台阶都是一道坎,每跨一个区域也是一道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磨合门店的运营和供应链的管理,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连锁店赚钱但不去碰的原因 。“
说到底,便利店还是门零售生意,所有线下零售面临的问题便利蜂都会遇到,而所谓的互联网方式,能做的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从门店运营到供应链管理都无法靠互联网的加持一蹴而就,铃木敏文对美国7-Eleven的重建就花了近二十年才彻底完成 。
线下零售注定是场持久战,在大谈新零售之前,还是得先扎实的补上零售这一课 。
本文"起底“便利蜂模式”:不计成本扩张便利店"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7287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