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盈利模式 起底“便利蜂模式”

空空荡荡的二楼、“干净整洁”到无任何收银陈列的收银台、宽敞到可以再摆几个货架的过道......和传统印象中的拥挤的便利店全然不同 。对于顾客来说宽敞利落的店面无疑是体验极好的,但是在零售从业者眼里,都是被白白浪费的银子 。
今年年初,便利蜂这个新便利店品牌开始频频被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创始团队来自7-Eleven和邻家,拿到3亿美元融资,并在中关村5店齐开,背后的投资人是去哪儿网创始人、斑马资本创始合伙人庄辰超 。据说庄辰超已经准备好30亿元的资金,要让便利蜂开出一万家店 。
便利蜂的刷屏也带火了便利店这个传统零售业态,便利店作为目前线下零售中唯一逆势增长的业态,被广为看好,而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们也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

便利蜂盈利模式 起底“便利蜂模式”

文章插图
事实上,在线下,还有一股力量在悄然滋生,从去年开始,一批新兴自动售卖设备出现在地铁和商场里 。自动橙汁机、自动零食机、自动面膜机,还有售卖服务的终端——迷你KTV、迷你健身房 。
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成本高企的当下,线下流量开始重回人们视野 。但店租不断上涨、覆盖范围恒定始终是横在实体店面前的一道坎 。所以,改变线下原来的产品、服务结构,降低交付成本,就成了让线下重获新生的一条路 。
自动售卖设备试图通过将产品、服务拆解成更小的单元,以更低成本的覆盖更多用户和场景 。而便利蜂作为便利店领域的后来者,也试图通过互联网手段对传统便利店的模式进行升级 。
近日采访人员对北京多家便利蜂进行了走访和持续蹲点,试图彻底拆解“便利蜂模式”背后的奇怪逻辑和真相 。
便利蜂比起普通便利店到底多了什么?
线下融入互联网元素、线上有门店做支撑,团队既有便利店从业者又有互联网从业者,便利蜂的诸多特质,让它与当下人人大谈的新零售似乎不谋而合 。
正如便利蜂在公司愿景中所说的,“便利蜂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良现有的零售模式 。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使用户获得切实的便利 。”
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的方式?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比普通便利店多了一个APP 。
一方面为了推广APP,一方面为了促销短保商品,便利蜂里随处可见各种打折优惠,短保商品7.5折、8.5折,日用品有五折新人优惠,装APP有各种打折券,充值还有返现 。
在店里不时会听到,“这个是不是打折呀”,“怎么才能用优惠券啊”,然后店员会引导他们安装便利蜂APP 。APP承载着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向产业上游延展的愿景 。不过,当停掉所有补贴,用户还愿意去安装APP吗,APP到底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便利?
目前便利蜂APP承载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线上支付、线下自助购物、线上购买后自提、送货上门 。
在APP线上支付的流程是这样的:注册为会员后你会有一个会员码,店员扫完商品后会让你摇一摇手机,这样就会显示你的会员码,店员扫完会员码后,你就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支付方式了,然后会跳转到第三方支付 。而你如果不用APP支付,只要打开第三方支付即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APP其实增加了线上支付的流程 。
线下自助购物则被媒体拿来与Amazon Go对标,但与Amazon Go即买即走的无人收银模式相比,便利蜂的线下自助购物还有一段差距 。自助购物本应解决的是高峰期的排队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给结算效率的带来太多的提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