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完成私有化的背后

昨日,去哪儿就私有化交易达成最后合并协议,同意被远洋管理有限公司(Ocean Management Holdings)收购,对去哪儿的股权估值约为44.4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远洋管理有限公司、携程及其他Rollover股东将成为公司实益拥有人 。预计交易将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 。
这个时间点,距离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几乎刚好一年的时间 。
去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 。百度将通过此交易完成前拥有的178,702,519股去哪儿网A类普通股和11,450,000股去哪儿B类普通股置换成11,488,381股携程增发的普通股 。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

去哪儿完成私有化的背后

文章插图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合并是把双刃剑 。老大合并老二,有的借此一统江湖,有的却在失去对手后,放松警惕被新人挑下马来 。除此之外,内部两个团队之间的整合和重新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议题,合并从来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从携程的角度而言,收购的目的基本上都实现了,消灭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放缓的营收增速、盈利在并购之后得以掩盖,回归A股有了一个好的运作对象 。另外在对抗新美大上,也不必由自己站在第一线 。
但对于去哪儿而言,过去一年却是流血的一年,管理层的集体出走和接下来的高层、中层换血,都给去哪儿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航企的无力表现和这种变动有着一定关系 。两大支柱板块,机票业务和酒店业务过去一年都饱受冲击,巨额亏损依旧 。好的情况是亏损和成本都在收窄 。
快速换血
作为被并购方,人员变动和换血无法避免 。
和其他被并购的企业相比,去哪儿在换血上速度更快,力度也更坚决,这也让去哪儿在整合上推进更快,但是人员的流失和变动也让去哪儿在过去一年中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有些无力 。
在股权置换协议公布的同时,去哪儿董事会就进行了改组,携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和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孙洁在内的四位携程高管,将被任命为去哪儿董事会董事 。
之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去哪儿网的董事会又进行了一次改组,新的董事会将由原来的九名减少到五名,新董事会由携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去哪儿网新首席执行官谌振宇、以及三名独立董事,赖佑明、朱剑岷和时颖组成 。
而与此同时,去哪儿前CEO兼董事长庄辰超、前CFO赵轶璐、前COO彭笑玫、前CTO吴永强,在股权置换协议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集体撤离去哪儿 。
据去哪儿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去哪儿的A级普通股为6股,B级流通普通股为437,150,861股 。此前在去哪儿拥有超级投票权的A级普通股,除了百度之外,主要就是去哪儿的高管团队,也就是说,在第二季度,去哪儿高管团队几乎全部清空退出 。
越来越携程化
虽然在被并购之后,携程和去哪儿都表示,去哪儿会独立发展 。但是谁都知道,这是大变动的开始 。
作为支柱的酒店和机票业务,自然是最受关注的 。
酒店方面,去哪儿将原无线事业群酒店业务线、目的地事业群、酒店及海外事业群合并成大住宿事业部,由公司新COO张强兼任CEO 。
同时去哪儿还把高星酒店做了剥离,专注于做低星酒店业务,这也带来一波人员的动荡 。在并购之前,高星酒店曾被去哪儿列为重点发展目标,而这一块也是携程最重要的板块之一 。
剥离高星酒店业务之后,去哪儿开始和携程成为互补关系,也是携程用来应对新美大的防线 。携程自己一家独大守住利润丰富的高端酒店,而低端酒店让去哪儿和新美大去打,边打边谈,也许又是下一个“去哪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