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对各类人的呼应 风水大地与人的感应图



风水是对各类人的呼应 风水大地与人的感应图

文章插图
按照古代风水术的观点 , 住宅是生者沟通天地鬼神的基本手段 , 必然决定居住者的吉凶祸福 。同样的 , 死者的安葬也是如此 , 只不过这种吉凶祸福不是对死者的 , 而“应验”在死者后代的身上 。
那么 , 死者又是怎样影响和决定生者祸福的呢?郭璞的《葬经》是这么阐述的:
“葬者 , 乘生气也 。……生气行乎地中 , 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 , 本骸得气 , 遗体受荫 。盖生者 , 气之聚凝 , 结者成骨 , 死而独留 。故葬者 , 反气内骨 , 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云:气感而应 , 鬼福及人 。是以铜山西崩 , 灵钟东应;木华于春 , 栗芽于室 。
”按照以上观点 , 人的骨是气聚凝结而成的 , 人死后 , 精神不灭 , 聚于坟墓中 , 受大地之气的滋润 , 可使枯骨获得生气 。而有亲缘关系的死者与生者之间虽然生死殊途 , 但却情气相感 。先人与后代同为一气 , 气同则相感 , 枯骨得生气 , 生人会受福荫 , 这就是所谓的“气感而应 , 鬼福及人” 。在这种“感应”模式中 , “气”成了至关重要的媒介 。天地充溢着气 , 葬者接地气以纳天地之气 , 死骨得到以后可以不朽 , 还可以转授生人 , 让生人得到以后便大吉大福 。实际上 , 这种认为祖先与子孙的气息能够相互感应 , 从而使祖先的葬地影响子孙福祸的观点 , 也是古代天人感应学说的一种体现 。
在历史上 , 不少有识之士曾对此发出过质疑之声 。王充在《论衡·论气篇》中指出 , 人死则气散、形消、魂灭 , 所谓的“祸福荫应”是站不住脚的 。唐代吕才在批判当时民间厚葬习俗时也说 , “官爵弘之在人 , 不由安葬所致” , 所谓的葬地福荫完全是术士出于“利其贷贿”的目的而杜撰出来的 。唐玄宗更下诏限制厚葬陋俗 , 言明:“魂魄归天 , 明精诚之已远;卜宅于地 , 盖思慕之所存 。”这更从根本上否定了福祸荫应观 。
【风水是对各类人的呼应 风水大地与人的感应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福祸荫应观其实反映了人们的某种精神信仰和心理意识 。正如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指出的 , 巫术给人以一种坚定的信念 , 坚信自己有成功的力量 , 使人在困难情况下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与完整 。趋吉避凶是人的天性 ,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等等 , 也是人心之所向 , 但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实生活总是难以把握的 , 人们希望借助风水的超自然力量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 这或许也就是“鬼福及人”观念流行的社会原因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