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资金支持和团队执行力外,嗒嗒巴士背后倚靠的是强大的线下资源 。联合创始人王梓权曾担任新国线运输集团总裁,而该集团是全国首家由交通部直接批准的跨省市、跨区域的新型高速公路快运企业 。坐拥新国线背景,嗒嗒巴士有着先天的拿车优势,此外还和当地车企合作,为车企的车辆提供业务平台,通过网络流量使车企扩大业务量,从而实现双赢 。
2015年7月,滴滴宣布推出定制巴士服务,“拼巴士”领域迎来了互联网巨鳄 。
“我清晰记得滴滴巴士是2015年7月16日上线,前夕我兴奋得一整夜没睡” 。对于滴滴的强势进入,周瑞金并没有觉得惊慌 。她坦言,团队一直在猜测揣摩滴滴什么时候出手进入巴士领域 。“我们终于迎来了体量相同的对手,这给我带来一种竞争的快感,同时帮助我们培养用户习惯 。”
滴滴巴士进入后,与嗒嗒巴士有过几次正面交锋 。
周瑞金回忆,2015年7月—9月,嗒嗒和滴滴巴士在北京正面对抗 。有一条从望京SOHO到太阳宫的路线,滴滴当时采取补贴策略,用户每次乘车只需1分钱 。而我们资本有限,用户乘车需要6到8元钱 。“但是他们也没有抢走我们的客户,我们的车还是满座 。”
为什么在没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上座率呢?周瑞金认为基于两点原因,一是用户需求足够强、市场巨大,滴滴巴士现阶段无法形成垄断 。二是产品体验和服务品质 。嗒嗒巴士定位于高端用户体验服务 。
但周瑞金也承认,滴滴巴士有强大的资本、品牌和流量优势,嗒嗒不能在这些方面和它硬拼 。与滴滴相比,嗒嗒在定制巴士领域更专注 。周瑞金表示,嗒嗒拥有成熟的可快速复制的运营经验、线下成熟的团队以及联合创始人王梓权新国线资源优势,上述这些是滴滴所欠缺的 。
成为行业龙头再谈盈利
近日,嗒嗒获得了上市公司纳川股份1.28亿的战略投资,未来将在新能源巴士产业布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
对于此次融资,周瑞金表示是纳川股份主动找到嗒嗒巴士,希望利用嗒嗒巴士的“互联网基因”进行战略合作 。而在早前,纳川股份已进军新能源交通领域并在布局新能源产业链 。
周瑞金表示,嗒嗒的融资速度是很快,关键在于团队谈融资的时候注重把握节奏,“快狠准” 。我们一般直接和投资公司说,愿意投的话就继续谈,不愿意投就不浪费彼此时间了 。“有个别投资机构喜欢’暧昧’着,口头上说要投资,但却没有行动 。”
得益于团队对融资节奏的把控,嗒嗒巴士40天内就拿到天使湾和北极光“天使+A轮”4200万的投资 。不过,周瑞金坦言,2015年下半年创业市场进入资本寒冬,以快速融资见长的嗒嗒也感受到了压力 。
周瑞金告诉采访人员,B轮融资的时候比较曲折,当时互联网公司走入“融资寒冬”,再加上滴滴巴士的市场挤压,我们的融资环境变得十分艰难 。“当时见了上百家投资机构,比上半年艰难多了,很多投资机构反反复复 。”
2015年9月份,嗒嗒巴士终于引入了京桥资本、粤科金融和北极光的近两亿元的B轮融资 。周瑞金表示,当时粤科金融正在关注新领域尤其是TMT领域的投资机会,看中巴士出行垂直领域的发展前景 。“粤科专业团队对我们公司评估后,很快决定投资 。”
据粤科创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石明介绍,旗下还投了周边游产品“要出发”以及大数据公司“金棕榈”,未来可以与嗒嗒巴士展开战略合作 。
目前,“拼大巴”出行领域内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 。而随着滴滴巴士巨头进入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此前考拉班车已被滴滴收购 。与洗衣、专车等O2O行业群雄逐鹿的态势不同,发展时间不长的定制巴士将直接进入寡头时代 。就在2月26日有消息称滴滴正在进行一轮新融资,至少为10亿美元资金 。该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出行的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