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母婴电商生命周期短”魔咒( 二 )


然而这些人没想清楚的是,做寿司是技艺活,需要一辈子去专研传承,而电商平台不直接生产制造货品,更多的是通过信息化和精细化的运营能力,提高社会货物转移的效率,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
很早之前我就说过对于母婴电商行业(其实不仅仅是母婴,3C、图书、零食、美妆等等都是如此),前期需要通过专注细分领域把渠道构建、产品体系完善、完成用户积累,到了后期要想进一步升级必然要考虑品类扩张,多元发展的事情 。中国的电商行业已经不允许那种抱着一亩三分地思想的平台做成行业领导者,真正能全方位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一定是多品类、多元化发展的平台 。同样,母婴电商行业的贝贝网能够在2016年再次获得资本青睐,并且持续保持领先,很关键的原因就在其品类扩展,进而为未来的母婴家庭生态构建基础 。
事实胜于一切辩论,贝贝网的最新进展已然说明了一切!据亿邦动力采访贝贝网张良伦报道,贝贝网非母婴类目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35% 。预计再过一年左右时间,贝贝网的非母婴品类就会做到50%以上 。
中国互联网的“跑道论”
最近我在研究一个新的课题“互联网的跑道论”,贝贝这种玩法就是典型的“跑道升级”玩法,在同一条跑道内有业务和行业竞争的前提下,在开拓出来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跑道....最终就如同乐视一样,整个视频行业发现乐视网体量和优酷土豆相当,但乐视网的市值超过优酷土豆多倍,原因就在于乐视网不仅仅有一个乐视网,还有诸如影视、电视、会员乃至关联的手机、电视、汽车等生态体系产品 。
同样这个理论放在母婴行业也成立,贝贝网很可能就是母婴行业的乐视,除了母婴板块和行业竞争之外,又开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样将来万一母婴细分的业务遇到寒冬之后,其他跑道的新品类和业务又可以为整体的发展补充弹药,提供新的升级机会 。
而这恰恰也解释了前文我提到的“过去为什么中国母婴电商普遍短命”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行业99%的平台太过专注眼前业务,只有一条命 。就算没有行业寒冬和危机,也因为业务和品类的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旦消费者过了0-3岁的黄金消费期,就自然流失 。其实,妈妈群体可不仅仅只有购买母婴产品的需求,他们也同样的是普通消费者的一员,甚至是整个家庭消费的核心,他们对母婴品类以外的消费需求也远超过母婴产品本身 。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深耕母婴领域,围绕母婴人群做母婴生态的电商平台来说,要想通过放大母婴电商交易额,从而建造牢固的护城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且做电商和做生态本身的逻辑也不一样,基因缺乏也会成为制约其生态构建的重要因素 。跑道多元化的今天,一味的垂直纵深下去就像钻牛角尖一样,路越走越窄,而且随着用户群体的年龄增大,用户规模也会越来越少 。
写在最后:京东起步于3C但没有止于3C,腾讯起步于即时通讯但今天我们不认为腾讯是做聊天工具的企业,同样对于阿里来说其云服务和物流业务潜力不比电商业务小 。如果这些企业还专注他们起步的业务的话,今天难以成为行业领袖,甚至有可能面临淘汰 。关于中国母婴电商来说,现在像贝贝网这种品类扩张其实还远远不够,消费升级时代我们的消费者会诞生出来新的消费需求,提升跨平台和渠道运营能力则尤为重要,这也是未来面临的新考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