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蛮生长的“网红经济”
“网红”一定是2015年最火的一个词和一类群体 。她们大多有着堪比“撞脸连连看”一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容貌,每天似乎除了逛街、自拍、晒名牌似乎无所事事 。无论网友如何吐槽着“网红整容标配”、“炫富拜金”,网红们依旧过着大多数年轻女孩所羡慕的“白富美”的生活,从妆容发型到服饰搭配,无一不是年轻女孩关注并模仿的对象 。
于是,“网红经济”应运而生,有人将“网红经济”的核心形容为——点击这个链接,你就能成为我!

文章插图
去年8月,淘宝在上海举办过一场“网红”现象沟通会,首次系统梳理“网红经济”,并公布了官方数据:截止15年8月,淘宝平台已经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部分“网红”店铺上架新产品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 。比如那位但凡提到“网红经济”就不得不被拉出来作为正面教材的——“王(思聪)的女人”雪梨,90后的她凭借一家双金冠的淘宝女装C店“吸金能力”堪比范冰冰,仅8个月店铺里有评价的成交单就达到873331笔(看清楚!是有评价的成交单,实际销量远不止这个数字!),以平均客单价为220-240元计算,年收入破亿妥妥的(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范爷的年收入约1.3亿) 。赚得了巨款,泡得了男神——网红才是这个时代人生巅峰的代表 。
当然,以上提到的只是“网红”中一类群体,也是我们通常从狭义角度理解的“网红”:以一个年轻漂亮的时尚达人为KOL(关键意见领袖),以她的眼光和品位进行审美输出(挑款+多种形式的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粉丝后,向店铺引流 。但随着“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时尚达人纷纷加入这一群体,企图瓜分这块蛋糕,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大众的兴趣点随时转移的、难以琢磨的,再铁杆的粉丝也有审美疲软的一天 。这样简单粗暴的野蛮生长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很多人也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 。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网红经济”说到底就是将品牌进行人格化、达人化塑造,再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扩大这个人格魅力效应,进而将粉丝流量变现 。比如自媒体圈“第一网红”罗振宇从14年开始通过微店出售各种产品,包括4万盒“真爱特供”月饼(据说秒杀了星巴克月饼的网上销量)、75吨大米和2000多个跳蛋 。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非常直观了——
网红经济=有影响力的个人(KOL)+社交媒体传播+人格化的店铺或产品
二、社交电商如何用好“网红思维”
起于社交媒体的“网红经济”被看作是社交电商趋势下的一个重要体现 。那么,以自带粉丝流量为竞争优势的网红们,对于“以人为流量”的移动社交电商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移动社交电商时代,企业如何善用“网红思维”打好粉丝经济这把牌?
1、找准定位
对品牌进行人格化塑造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网红经济”的本质就是品牌进行人格化、达人化塑造,这个塑造可以是多方面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比如除了我们最常见到的“时尚达人”、“白富美”这样的网红形象设定,我们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出养生达人、健身达人、美容达人等各种领域的KOL 。
当然,进行这个设定的前提是要对品牌、产品、目标人群,以及所选择的KOL自身的优势短板,都有比较明确的一个定位,然后有目的性、有节奏地去推进 。
举个例子,前几年生鲜电商非常火爆的时候,我就有关注到一个水果电商品牌“菓盒” 。前期主要通过官网、1号店等平台进行销售,15年年底开始用微商三级分销系统微巴人人店,把店开到了微信上,仅15天销售额就达到50万 。为什么在一片“(生鲜电商)到处都是坑”(前顺丰优选CEO崔晓琦)的声音中,小而美的菓盒依旧活得很好?
- 男生法定结婚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 电商网站/店铺标题如何进行SEO优化
- 离婚时如何分割股票收益
- 大溪水命的人家里如何摆放镇宅符好
- 如何在3C类目迅速打造一个爆款
- 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要如何计算
- 手机端详情页如何快速发布
- 如何继续玩转手机淘宝专享价
- 后脑削薄的人晚年运势如何
- 如何从千篇一律的淘宝直播中脱颖而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