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在生活中的应用 手机支付渗透生活

小商贩坦言:不支持移动支付会“吃亏”
在北京某所高校门口,每当夜色降临,几十家小商贩就开着电动三轮车聚拢于此,麻辣烫、扬州炒饭、铁板鱿鱼、热干面等,各色小吃一应俱全,种类不一 。但是有一点相同,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支付,塑封的二维码都贴在摊子的显眼位置 。
“用现金的人很少了,八成以上的顾客都是扫码支付 。”某出售热干面的小商贩对说,来这儿吃东西的人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微信支付 。

手机支付在生活中的应用 手机支付渗透生活

文章插图
至于为什么非要支持扫码支付?该商贩说:“周围商家都在用,你不用生意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有些人不带现金,你不支持扫码支付顾客就走了 。况且用起来也很简单,把收款的二维码打印下来就行,不费事儿 。”
目前身上不带现金成为了很多人的新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已经成为商户的短板 。
在北京西城区露园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支持这样的扫码支付几乎成为每家商户的标配 。其中,有菜贩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她这个菜摊子支持扫码支付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也不是服务中心强制执行的,都是自愿的——周围商家都有,你不用不就吃亏了嘛 。”
那支持移动支付后,生意如何呢,流水有没有增加?其中一个菜贩说,和原来相比(不支持扫码支付时)没什么变化 。不过另外一个菜贩表示,“流水有增加,因为留住了不能用现金支付的顾客 。”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使用移动支付的好处也很明显 。“买菜时会找回一堆零钱,其中不乏有硬币,携带不便还容易丢,用起来也麻烦 。”有移动支付的“深度用户”对中新网说 。
还有用户表示,“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时,系统会自动记录下具体的花销数字和用途,相当于一个记账本,每月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究竟去哪了 。”
中国的移动支付仍在高速发展,还有下沉空间
其实,这只是中国的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冰山一角,中新网了解到,在很多县城,当地不少服务都支持移动支付,无论是综合性的商超还是路边摊 。
而且这个行业还在飞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2.8146万亿元,环比增长41.72% 。
企鹅智酷4月底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有50%左右的用户选择现金作为常用的支付方式,这意味着无现金化仍有下沉空间 。
蚂蚁金服发布的2016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为71%,而2015年这一数据为65% 。
为何中国的移动支付这么强?
“震惊日本网友”、“震惊世界”,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何这么强大?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微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因为原来中国传统银行服务意识较薄弱,互联网企业看到这一点后,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升级,使中国的移动支付起到了弯道超车的效果 。”
李易说,“从全球看,越是传统金融发展落后的地方,移动支付或者其他非现金支付越发达,比如肯尼亚,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非常高 。”据了解,在肯尼亚,大部分居民都在使用一个叫M-PESA的移动支付平台 。
有外媒也报道,移动支付在中国兴盛的原因除了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也有“因祸得福”的原因 。称由于中国内地银行网络的不够完善,中国的移动支付相当于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没有包袱地异军突起,使中国由现钞时代,跳过支票时代和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