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电商人可能从来没有如此头疼 。
原本他们站在电商的风口上,现在风要停了!
根据CNNIC公布的《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电商网络购物PC端的增幅已降至12.9%,手机端增幅也只有29%,创近年新低 。

文章插图
从增速看来,电商行业能跑赢大势的已经屈指可数,比如阿里、京东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均在40%左右,还有一家就是唯品会 。从唯品会最新发布的财报上看,2016年全年总营收5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外,其毛利润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全年活跃用户数同比净增42%,达到5210万;全年总订单量同比增长40%,达到2.698亿单 。这个数据和阿里、京东的增幅基本一致,而其他家的成绩就不这么好看了 。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电商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而这将带来:
透支顾客信任的单纯价格战将陷入死胡同
全场5折、底价秒杀、满300返100……当单纯的价格战无法触及用户痛点时,它的“杀伤力”正在降低 。
想想还有多少消费者只对价格上心?
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早已对单纯的低价视若无睹,甚至嗤之以鼻 。就连原来专抢便宜货的隔壁小翠也再不到处炫耀自己的“战利品”,甚至有点故意藏着,至少不会说自己身上的花裙子是淘的 。
这背后一是因为消费者对电商频繁的造节和打价格战已经产生了 “审美疲劳”;二是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会货比三家 。
三是价格战引发一连串的后遗症,让用户也“哑巴吃黄连” 。
更为关键的是,价格战的疲倦折射的是部分电商企业不善经营管理,平台定位不清晰,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一旦消费者开始排斥价格战,他们就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尴尬境地 。
红利期已过的流量战正进入死循环
电商获取流量的成本急剧增加,单个获客成本已从几毛、几块飙升到上百甚至过千元 。
流量贵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由于:
- 引流费太高,加上支付基础费用,部分产品需要为此付出一半的利润 。
- 引流产品本身被削薄了利润空间,为引流,产品只得把价格放低,而且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最后变成了自残 。
- 再加上互联网流量增速在逐年下降,竞争个体数量在迅猛增加,个体流量增加愈发艰难,获取流量的成本不断上升,商业变现机会在缩窄 。
- 而且,即便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流量有时候也是饮鸩止渴,比如价格战虽能人为制造流量红利,即通过血拼的方式来抢夺市场和用户 。但这些顾客却难以产生黏性,这种“拉新”手法无异于竹篮子打水 。
-有时候即使是有强大海量免费的流量,也是无济于事 。比如,腾讯、百度在电商上的失利就是前车之鉴 。
所以,电商背后,更多的是供应链、是商品、是物流、是仓储、是品牌建设,比拼的是商品及商业服务 。
总之,那个比拼流量、单比价格的电商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于是有人又问,那怎么办呢?让我们以唯品会的运营模式来探讨“温度战”该如何打 。
是什么让唯品会持续升“温”?
事实上,电商需要从原来的基础设施之争回归到消费者体验之争,回归到服务层、产品质量层,以及面对用户的长期关怀 。这就意味着现在电商的竞争已经转变到PK用户深度运营、比用户粘性的温度战,让自己的品牌、产品更有温度!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也能发现,唯品会尽管只是做个正品特卖却能比肩阿里、京东位居第一阵营,就是因为其在用户深度运营上下了功夫,这在财报上也能看出端倪,唯品会2016全年活跃用户数达到5210万,同比劲增42%,那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 好听冷门不会撞的网名大全
- 淘宝宝贝类目怎么选择才不会出错
- 86属虎适合做什么生意
- 抚养费不给会不会坐牢 不给抚养费用坐牢吗
- 股权收购中会存在什么法律风险
- 刑事拘留认真悔改是否会减刑
- 2017年淘宝五一大促报名规则
- 从淘宝起家的裂帛会成为中国的
- 2017跨境B2B电子商务峰会
- 会被判无效的借款合同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