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规范化 电商质量迎标准化

面对电商行业层出不穷的乱象,监管部门再次出手 。
4月6日,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杭州正式成立 。这意味着,中国电商行业有望迎来标准化时代 。据介绍,该委员会将主要围绕电子商务的质量管理、质量诚信、质量监管、质量风险防控等方面制定国家标准,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综合改革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
近年来,电商行业突飞猛进,但乱象也屡禁不止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假冒伪劣和刷单炒信两大顽疾 。建立可靠的质量管控体系,对规模性电商平台来说已是一项重要工作 。

电商规范化 电商质量迎标准化

文章插图
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平均对采访人员表示,电商平台与传统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虽然近年来国家标准委先后发布了几十项电子商务相关标准,但对于常用的电子商务业务尚缺乏统一标准 。
“该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改善国内电商行业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难题 。”刘平均说 。
采访人员注意到,从操作层面上看,来自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合作一直在增强 。
去年1月,全国电子商务质量信息共享联盟成立 。阿里巴巴作为首批成员,每月定期将平台发现的质量违法线索同步给联盟秘书处 。质检总局作为负责全国质量管理的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政企联动实现“线上发现、线下打击” 。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举行合作签约仪式,约定双方共同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工作,协作发布对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履行情况检查结果信息 。
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称,大家经常抱怨电商平台假货多、监管不力,其实电子商务是整个零售市场的缩影,因为体量比较集中,将线下存在的问题放大了 。
“我最担心的是,拿放大镜来看个案 。对于整个平台来说,永远不可能做到零,我也不会承诺做到零 。我们被投诉的比例大概只有万分之几 。如果非要拿放大镜看,身上有太多细菌,根本没法活 。”郑俊芳补充道 。
在她看来,所谓加强电子商务监管,是共治和共建 。电商平台十多年来在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做了大量规范和规则 。现在,可以通过标准化平台,把维权的链路打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将造假者的地址、手机以及各种监控到的信息提供给警方,联动去打击违法行为 。通过大数据检测,我们还能预判出一些团伙的犯罪行为 。”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又时常陷入“假货”的质疑中 。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柴跃廷称,由于缺乏电商基础信息设施,中国的电商在国内国际都面临不少挑战 。基础信息设施包括三大公共服务平台:电商可信保障平台、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跨境综合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的建立和质量管理标准化,将使各类运营成本降低近10%-30% 。”
一直以来,前述平台在打击平台售假的问题上,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且基本是孤军奋战 。以阿里巴巴为例,仅商品品质抽检一项,2015年公司即投入1.3亿元资金 。而其平台商品质量管理面对的是1000多万商家、10亿量级商品的庞大体系 。
同时,信用炒作、刷单等行为也严重影响了电商平台上的用户体验 。“炒信”泛指电商卖家采用虚假交易、评论作假等方式,迅速提升销量、信誉度、好评率等数据指标,借此赢得平台推广流量,并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方式 。它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便是“刷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