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的商业模式 虎扑的商业化之路探索( 四 )


颠覆线下
虎扑之所以在2012年动作频频,用程杭自己的话讲是因为“以前欠的课太多了” 。
而更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虎扑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补课的背后,是其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迅速改变 。
今天国内的媒体环境与虎扑初创时期已经截然不同 。NBA不再只是一个大洋彼岸的体育赛事,中国已经成为NBA在美国之外的第2大市场 。NBA在推进本地化的进程中,正在与新浪和腾讯两大传统门户结成同盟 。新浪不仅拥有NBA的线上赛事转播权,还依托微博平台创建了LOVE-NBA社区,培养了一批颇具影响的篮球主题账号 。这实际上是在与虎扑争夺用户 。
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虎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进一步确立自己在篮球领域的权威,这就决定了虎扑必须向主流资源靠拢 。
由于毕竟与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相比实力还存在差距,虎扑目前还无法拿到NBA和CBA这两大含金量颇高的职业赛事资源,于是,虎扑采取了一种曲线救国的道路——借助自己做论坛积累的运营能力,运营大型体育赛事的官网 。
从2012年开始,虎扑成为了NBL(CBA的次级联赛)的官网运营商 。因为在合作中表现出很高的专业素养,中国篮协主动找到虎扑,委托其运营WCBA的官网 。除了与篮协官方的合作,虎扑目前还与CBA的一些俱乐部合作,为它们运营线上社区 。
这些举措背后的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抢下CBA这块暂时被搜狐“霸占”的蛋糕 。
当然,如果还是把目光盯在跟门户抢夺流量,与新浪等争夺体育赛事资源的话,虎扑很有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场不对称战争而逐渐被拖垮,尽管从论坛到门户对虎扑已经是一次自我颠覆,如今虎扑还要再次颠覆自己运营门户的既往经验,寻求另一次战略突围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虎扑也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虎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将移动互联网的团队从原先的部门独立出来,并在2012年11月发布了全新的产品——虎扑看球伴侣,一款能够随时查看NBA赛事直播的App 。“我们是把PC抛到一边,让体育和移动互联能够创造出什么价值 。”程杭还透露,未来几个月内,虎扑还会有一批更加创新的移动端产品陆续问世 。
而在布局移动端之外,虎扑找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可以去颠覆的广阔市场 。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虎扑将赌注押在了线下 。
2012年11月18日,虎扑在鸟巢举办了国际体育营销峰会,程杭在会上宣布,2013年将投资一亿元人民币用于地方性体育赛事的开展 。
“我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网站公司,我是做体育的,互联网是我的工具,但核心是体育这件事情 。”程杭告诉《商业价值》 。
在他看来,美国体育产业之所以相当发达,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非NFL、MLB、NBA等职业赛事,而是覆盖广泛的社区、城市、州级的基层赛事,正是这些基层赛事的活跃支撑起了美国体育产业的繁荣 。而虎扑下一步想要做的就是激活国内的基层赛事 。
虎扑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投资一亿的背后实际上是看好基层赛事所蕴含的商机 。
参考美国的经验,由于基层赛事更加贴近寻常百姓,因而能够获得本地民众极高的关注,“好的体育资源是代入感强的体育资源 。”程杭说,正是这种代入感赋予了这些业余赛事不亚于成熟职业赛事的商业价值 。
程杭最终想要在中国建立起美国那样发达的运动生态体系,这个目标看似远大,但也并非遥不可及 。事实上虎扑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在做这件事 。2008年以来,虎扑已经累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3万场篮球赛 。“事实上,虎扑的线下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和广告主议价时候一个重要的资源 。”程杭介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