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2016最大风口

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O2O整体上已经是横尸遍野了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最近比较火的VR行业,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强刚需入口,因此在刚需和模式都还没有想好的条件下大面积的疯狂,只能说一年后应该是现在O2O的缩影 。而O2O也从某种程度促成了今年的“互联网+”的风口,从某种程度上说O2O是“互联网+”初期的形态,通过2015年的洗礼之后,真正的成熟的形态已经到来 。
共享经济不适合上门服务
共享经济就是通过互联网重新架构优化现有的商业场景,专车就是共享经济下最好的案例 。专车做共享经济的前提基础是有车会开车的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专车的高频和共享经济在这一点上是成立的 。其共享本质是家以外的出行工具的资源优化,而不是上门的服务领域 。再用上门美甲举一个例子,美业的从业者相对于有车会开车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小众的人群基数,而美甲技师一旦和用户建立了线下关系,几乎可以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可以绕过互联网平台私自线下服务对接了,所谓的复购率从本质上是不成立的 。另外优质的美甲技师还是相对更小众的人群,基本上即便不要线上部分的业务,线下部分也依然是供不应求的,更何况大城市的交通非常拥堵,即便是能区域划分的线上服务,大部分的技师也会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相对于线下的固定成本,其实时间才是影响优质技师业务收入的核心因素 。

“互联网+”将成为2016最大风口

文章插图
说到上门,就必须说一下58到家和京东到家这两个公司 。58到家是做O2O的聚合平台,本身做综合O2O平台是可以的,因为各个O2O品类的长尾聚合其实需求很大 。第二个是58到家也是区域分类信息业务的一个延续增值服务,因此这类O2O模式是可以以平台的形式存活下来的,而且平台业务未来会从C2C的个人对个人的O2O模式升级成为B2C的公司对个人模式,这样从平台的管理成本上和O2O的服务质量上都有质的飞跃,而且还可以向B端用户收费,C2C是很难持续收费的 。京东到家的逻辑则是快递员模式,通过京东的快递优势,结合线下的便利店和相关线下实体的商户来对周边形成生鲜到家的服务 。实体店可以看作是B端的合作,生鲜除了线下的实体店外,就是快递的因素了 。快递的服务区域是高频的在家的门口服务,这一点符合了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家的概念是非常隐私的理念 。不管是58到家还是京东到家基本上都是属于B2C模式的业务,大家也能看出C2C模式居多的O2O将会慢慢消亡 。
从O2O到“互联网+”的进化
上一轮横尸遍野死掉的O2O基本上都是激进的O2O,也即比例在0%-30%的部分是线下(传统实体),因为没有或者很少有B端的管理,无序的个人共享经济就如同C2C 。服务质量的管理,业务链条的闭环都无法有效的完成,更重要的是优秀的C端会希望通过更多的增值服务来达到利润最大化,也即未来会从C端进化到B端,而不优秀的C端则是在透支O2O平台的信用,倒逼更多的消费者们选择优秀的B端的服务 。而同样是O2O大旗的新美大在O2O业务上依然很好的活着,其核心本质就是新美大有大量的B2C业务,当然自身也有很多C2C的业务,餐饮领域的点评和外卖模式就是B2C业务,其中有个人的外卖业务就属于C2C业务 。从长期看,B2C业务支持了新美大的核心 。当然这里要说的是电影的票务等新美大的新的业务增长点无一例外都是B2C的业务,而这些B2C的业务都可以称为“互联网+”业务 。
激进的O2O模式教育了大部分的传统实体商家,才使得实体商家的“互联网+”升级诞生,他们学会了互联网领域的新的玩法和规则 。而之前激进的O2O领域的大部分业务也都是C2C的业务,而这些C2C的业务并不一定像共享经济的专车模式那样适合发展,O2O死于上门,机会却在B2C的业务上 。比如宜生到家的到家上门按摩服务是建立在线下实体的富桥足疗实体店基础上的 。实体店一直是富桥足疗的核心业务,而上门服务主要还是为线下的实体店服务做营销和品牌传播的,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 。富桥足疗的一些技师最初是因为补贴而参与上门到家的服务的,但时间久了,补贴少了,大家谁也不愿意再花大量的时间浪费到上门服务的路上,毕竟每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有限,如果可以在店里待着,说不定还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来休息一会儿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