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有近600年历史的恩平烧饼 , 世代相传 , 色香味全 , 远近闻名 , 是恩平著名特色小吃之一 。恩平烧饼制作的始祖是谁?
传说 , 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 , 现在恩平侨联附近有一条叫河朗仔的小村 , 住着母子俩 , 他们家穷 , 相依为命 , 艰难度日 。
但是 , 这样一间穷宅 , 却有风水先生路过 , 不禁停步 , 大加赞赏 , 谓此处大人山亢龙发脉 , 化为平原 , 潜藏而来 , 煞气脱尽 , 两河相夹 , 龙尽气聚 , 真气氤氲 。更得鳌山相揖 , 下关收起 , 必为富贵地!
对于风水 , 阿德母子不晓 , 也懒得理会 , 只知道实实在在地挨日子 。
阿德为人孝顺 , 一身力气 , 非常勤劳 , 每天起早摸黑外出打散工 , 搬运货物 , 帮人插田 , 看更守夜……攒得一点钱回家赡养母亲 , 两餐勉强过得去 。
阿德妈左脚有点拐 , 虽然年纪大 , 但见儿子日夜操劳 , 十分辛苦 , 就想帮轻一下他的活 , 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 让他回到家 , 能舒心地享受家里安闲的时光 。
但是 , 儿子每天都要出去干活 , 有的主人包吃 , 有的主家不包吃 , 儿子有上顿没下餐 , 饿着肚子干活 , 难挨呀!一次 , 他干了一天活 , 没一粒米下肚回到家中 , 饿昏了 。
望着悠悠转醒 , 面青唇白 , 支撑着软绵绵的身子一点一点地喝着稀饭的儿子 , 阿德妈心疼呀!她发誓 , 要做一件很特别的干粮什么的 , 让儿子带出去干活 , 不怕饿肚子 。
做什么好?饭团?易馊;糍?难保鲜;裹粽?人工、本钱太大 。她想来想去 , 决心制作一样饼 , 既好食 , 又保鲜期长 , 便于携带 , 让儿子远离饥饿 , 有力气干活 。
想好就做 。阿德妈马上磨米、捣碓、砌粉、做糍、下镬……捞上镬后 , 只不过也是普通咸饼 , 色泽、味道一般 。阿德妈大失所望!叹一口气 , 疲意袭来 , 跌坐在灶前的凳子上睡着了 。
“你是……”
睡梦中 , 阿德妈忽见一个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家站在她眼前 。她惊得一下站起来 , 指着老人家问 。
“我是灶君 。”老人家一捋长须 , 笑道 。
“哦!原来是灶君老爷 , 老妇失礼了!请问灶君老爷有何指教?”阿德妈长揖道 。
“指教谈不上 。见你母子同心 , 一门和顺 , 子为母挨 , 母怕子饥 , 感动呵 。今见你欲制特别之饼 , 让儿子充饥 , 却又无计可施 , 特给你指点一下……”
灶君说到这里 , 笑一下 , 俯到阿德妈耳边 , 一指屋边 , 轻轻说了几句 , 便化作一缕清风不见了 。
“谢灶君老爷!”阿德妈一激动 , 马上伏下身子跪谢 , 头却嗑到灶边 , 醒了 , 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
顺着灶君指点 , 她来到锦江河边 , 果然见到现在恩平侨中门前水中 , 凸起两个石牛 。时值冬天 , 水不深 , 阿德妈淌水到石牛边 。真如灶君所言 , 一个石牛身边有一片蜕下的、镬底大小的石皮 。她大喜过望 , 将石皮取回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