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论穴,实际上是比喻,即“盖犹人身之穴,取义至精” 。风水之穴,一般是四周山峦环抱,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盆地或台地,这是能“藏风聚气”最佳风水格局 。风水之穴一般称“明堂”,即场所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寻龙、察砂、观水都只是手段,目的旨在点穴,即确定城市规划建设基址,也就是要构建能“藏风聚气”最佳风水格局 。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要素 。晋代郭璞云:“气乘风是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汉朝青鸟子亦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 , 风水自成” 。古郴城山川格局有利于“外气成形”,故韩愈云:“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高下得三之二焉 。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穷 。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 。”不仅如此,古郴人权衡自然山川格局,在来龙主山高台上筑城置州府衙门,衙城为全城最高处为正穴,居高临下控制全局 。衙城南门外为明堂,朝向案山南塔岭建有大街和下星街(今北街、南街)为南北中轴线,与左右两街(今东街、西街)十字相交,为市中心,即穴心,上建有四牌楼,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 。明代徐霞客游郴城时就有“南关外有十字口,市肆颇盛”的记载,应“穴心”之旺 。这样的城市布局不但能“内气萌生”,而且就是“藏风聚气”最佳风水格局的真实写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确立一个城市的风水格局基础就是立向,即确定建筑和城市的朝向,它与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并称“地理五诀” 。随着我国四大发明磁罗盘的出现,古代风水形家能根据龙、砂、水、穴四大自然环境要素决定城市的基址位向,从而确定城市的基本布局 。英国学者西蒙·盖尔在《方位与建筑环境》一文中指出:“方位法则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适用于对称的或近似对称的平面 。从周代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布局都是矩形的,通常是非常对称的网络形式,由于对称的网络道路和为了感观上的平衡,产生了规则的建筑群 。”古郴城坐北朝南,城市中轴线南北走向,直指北极星 。衙城内有丁字街通三门,城南十字街与南门相通形成“干”字形网络主街道系统 , 城南主街两边对称设置两座小塔 。郴人将一个山城建成对称且近似规则的城市,而且东街正对东塔,南街正对南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将方位法则运用到了极致 。
古郴城许多重要公共建筑选址都体现风水意象,如城市守护神城障庙置于郴城西南角(后鬼门),与东北角鬼门相对;城北门有名无实,以防“杀气”;东山为水口砂山,上建东塔与南塔隔水相望 , “交节关锁”,围聚生气 。但其中以州学几易其址最为典型 。宋乾道四年(1168年),因“江山在前,高明爽垲”州学从衙城内迁建于城外西南义帝祠南(张栻《郴州迁建学记》)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郴州知州陈邦器将州学迁回衙城内 。康熙四十九年(1710) , 范廷谋任郴州知州,州学诸员生就改建郴学宫请言云:“郴州先师庙,自宋乾道四年建于城西之义帝祠前,历宋元明,废兴不一,未有改之 。而其时,代有伟人膺科第者踵相接也 。康熙癸亥,前守陈公迁于州治之西,三十年中,科名寥落,厥维建非其地之故 。或者改迁旧址,庶几其振兴乎 。”范廷谋又将州学改迁至义帝祠前旧址(范廷谋《郴州改建学宫记》) 。
综上所述,古郴城城市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水格局及意象 。诚然,古郴城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但两千多年来,历代郴人依据传统风水理论慎终如始地营建自己的家园,使之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其成果足以让我们这些现代规划工作者汗颜 。
- 风水中的天干地支 风水看流年天干地支是什么
- 快餐店利润分析 快餐店风水分析图解
- 公司开业需要注意什么风水 开新公司有什么风水讲究
- 蛇的风水宝地什么位置最好 风水宝地附近有大蛇
- 一个女人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女人想发达的家居风水图
- 门口鞋凳颜色风水 出门见鞋架风水
- 银行的风水有什么要求 中国银行 风水
- 铃铛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红斗笠在风水上的讲究
- 风水宝地有哪些 民乐风水宝地是哪里
- 人的脸就是一张风水图 脸色和风水的区别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