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了促进“买买买”,不过现在,它们先得把人留住,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内容” 。
如今要躲开“热点”已经很难了 。如果你在2016年8月15日下午打开淘宝,习惯性看一下你平时订阅的店铺有没有上新,你会刷出来一条叫做“娶妻娶德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的“微淘发现” 。
这算是淘宝自己的订阅号,向所有用户群发、无法取消订阅 。在24小时之后,这条内容获得了49693个赞,而你点进去,是7个淘宝店制作的王宝强离婚内容帖——卖童车的、卖居家用品的、卖原单服饰的淘宝店们,都在紧贴热点,而淘宝把它们都攒了起来 。

文章插图
即便你不是那么逡巡的淘宝用户——也就是说,你目标明确、没有选择障碍、快速点击“直接购买”然后付款走人,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分钟——你可能也躲不开淘宝如今铺天盖地的花式专题 。
在传统的几个大类入口下面,出现了一个不断滚动的“淘宝头条” 。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跟消费关系更紧密些的“今日头条”,除了关心新款iPhone的谍照外,也可能关心一下林心如怀孕和南海问题;
再往下,是几个精心准备过的导购栏目“有好货”、“爱逛街”和“必买清单” 。在2013年前,这本来是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导购网站最擅长的事,在发展最快的时候,他们一年能为淘宝带去10% 的流量;
专题类内容成了“热门市场”、“我要日报”、“每日好店”的主要呈现方式,你可以在这些帖子里一次性看上来自几十个店铺的项链和棉麻风夏装,也可以学一学穿搭、养生和厨房设计;
在“微淘”和“社区”里,所有你关心的店铺、以及这些店铺商品的消费者,都可以变成信息的发布者:不只是商品的上新消息,还可以追热点、发鸡汤和互动调查,甚至是一场直播;
哪怕你只是看看评论,哪怕没有图片也没有字的默认好评依然是主流,你也会时不时看到评论区的各种围观——
那些无论自己买不买,都喜欢跟在别人的评论后面指指点点、点赞,甚至一言不合就“呵呵”的互动——而这些,本是门户网站评论区里常有的光景 。
淘宝变成了一个有时效、有编辑思路、以“内容”为主打的购物网站 。
一年多以前,不论是华尔街还是媒体在说起阿里的时候,都会说,不论它做什么,最后都希望把用户导向“买买买” 。
阿里乐于提起一个叫做“GMV”的数据,它的字面含义是网站成交金额,套用零售业的说法就是“流水” 。然而在电商平台,这个词包含了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和退货订单金额 。也就是说,一个订单最后转化为平台的实际收入,还可能有若干流失量 。而GMV把流失量统一计算在内,很显然是一个膨胀的数字 。
2016年5月,阿里发布了2015年的全年业绩,其中提到,他们上一年创造的GMV达到3.092万亿,公司从中获得了1011亿的收入 。
事实上,从2006年到2016年这10年间,GMV一直是阿里乐于提及的一个数字,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实际销售额和推广带来的客户转化率 。
随后,今年六月的投资者会议上,马云对外表示:在之后发布的季度财报中,阿里巴巴将不再公布GMV这个电商的重要指标数字 。
这位中国商界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说:“GMV永远都不应该是电商的核心标准,商业基础设施才是最核心的 。……这就跟之前,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曾经是互联网企业非常流行的指标,但并不是我们真正应该看重的 。”
马云并未具体阐述何为“商业基础设施”,然而如果拿PV做比喻,那真正有效的数据指标应该是UV(Unique Visitor,独立用户数量) 。在互联网新用户成本越来越高、红利越来越稀薄的今天,阿里希望尽可能地挖掘用户价值 。
- 阿里20年会 阿里第一个十年
- 阿里国际站类目资质准入规则修订
- 阿里售前咨询好做吗?工作内容是什么?
- 阿里售前咨询怎么做?要学什么东西?
- 阿里影业2016年收入9.05亿元
- 阿里砸20亿美元向软银回购股票
- 新交规跟大车闯红灯究竟拍不拍 新交规跟大车闯红灯
- 那些被阿里巴巴创造或改变的优秀词汇
- 淘宝ceo张勇 淘宝总裁张建锋
- 阿里安 古希腊 希腊总理赞阿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