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朝登天子堂,暮成田舍郎”,人生的起起落落有时候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 。为啥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为啥堆得老高的人生积木说崩就崩了呢?为啥觉得自己做啥都谨小慎微,却最终被一个逆天的大屎盆子扣在了头上?
这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人生赛事看似不可思议,却在历史上却屡见不鲜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极端的反差背后究竟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生活逻辑呢?想通这个问题,或许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避雷”参考 。
西汉邓通的人生剧本就是上述情况,他以汉文帝“梦郎”的身份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近臣,荣宠加身,风光无限 。转个头来,汉景帝继位,磨刀霍霍对准了他爸的好基友,削其爵位、没其家产,逼得邓通流落街头,且不准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任其活活饿死 。
汉景帝心中究竟对邓通有多大仇、多大怨,非要这么刀刀见血地把邓通逼上绝路呢?靠着讨好汉文帝上位的邓通人生剧本为什么会反转得如此迅猛呢?这种职场大跳伞的情况背后究竟有什么因果逻辑呢?这或许才是我们读懂这段历史的真正价值!
01、邓通是如何上位的?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邓通,西汉时期蜀郡南安人,父亲名叫邓贤,因地处蜀郡,远离了秦末乱战,再加上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后不久,汉朝便在杰出的政治家吕雉同志的主导之下进入了“黄老之治”的休养生息时期,所以邓家也算是家境殷实,早早地步入了小康生活 。
看到没有,咱勤劳朴素的中国人民,只要不去使劲折腾他们,他们总会有办法过上心安理得的好日子的 。但凡过上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的人,背后都是有复杂的原因的,要么是被别人折腾得太厉害了,要么是自己作死作得太过分了 。所以,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有道理的 。
邓通是邓贤的第四个孩子,前面三个全是姐姐 。生在殷实的家庭,又是家中一枝独秀的嫡长子,这在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简直就是地位和资源的绝对保障 。
父亲邓贤将邓通视为天赐之子,恨不得给父爱加个变压器,成倍地倾注自己炽热的爱 。
父爱之所以通常比母爱热烈得多,是因为父爱更容易掺杂个人情绪,比如说传承、希望等 。而母爱因为源自真正的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则会显得更加的温柔和无私 。
车水马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车水马龙的故事概括

文章插图

把邓通视为生命之花的邓贤自然对邓通寄予厚望 。因为蜀地闭塞,交通困难,邓贤见到官道上驿骑飞驰、车水马龙的情景,觉得此等景象方是人间盛世,触景生情,觉得自己的宝贝儿子以后也要纵横四海、四通八达,便为儿子起名曰“通” 。
几乎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被父母潜意识地画了一个饼,这个饼就是希望你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围绕这个饼,使劲地给你准备面粉,不停地为你和面、擀面,希望你早日完成这个饼 。
被寄予厚望的邓通从小就被送去求学,这在当时可算是一项贵族活动了,相当烧钱 。
首先,老师不好找,也注定不便宜 。你得好吃好喝地供着人家,还得给人家出一大笔教育费,逢年过节还得礼敬人家,夏天要有冰敬,冬天要有碳敬,还不能随意惹人家不高兴,否则人家不差你这三瓜两枣,撂挑子不干了 。
其次,那个时候的教育资源太贫乏了,也太珍贵了 。书籍、文具都是贵重物品、稀缺资源,你要让你家孩子学有所成,你不呕心沥血还真不行,你一个人负担不起,你就得全家人都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