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和谷爱凌之外,冬奥的带货生意( 四 )


滑雪成年轻人新宠 , 装备品牌成风口
北京冬奥会种下的最旺盛的草 , 还得是滑雪 。
进入北京冬奥会周期 , 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带动下 , 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滑雪场 。 时代数据统计显示 , 2020-2021雪季财年 , 滑雪人次达到2076万人次 , 同比增长近一倍 。
CBNData报告数据显示 , 2020年 , 滑雪装备增长超1300% 。 小红书《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 , 2021年 , 小红书“滑雪教程”搜索量同比增长100% 。
滑雪 , 被认为是最“烧钱”的户外运动之一 。

冰墩墩和谷爱凌之外,冬奥的带货生意

文章图片
图9/10
滑雪装备 来源 / 小红书
首先是装备 。 “一般需要准备滑雪服、滑雪鞋、滑雪板 , 还有头盔、护目镜、固定器、手套以及保暖和速干装备等等 。 ”滑雪爱好者Mark告诉开菠萝财经 。
在过去两个雪季 , 他光购买装备就花了近2万元 。 “其中 , 雪服4000元左右、雪鞋3000元左右、雪板4000元左右、固定器2800元、头盔1000元、雪镜700元 , 还有很多零碎物品 。 ”
据Mark介绍 , 目前大多数比较高端的滑雪装备都来自国外品牌 , 不少品牌都有天猫旗舰店 , 有的还在北京设立了直营门店;也有不少人通过雪具专营店、代购和海淘的方式购买 。 “买的人太多 , 前段时间已经在预定下个雪季的装备了 。 ”
同时 , 随着滑雪运动兴起 , 一些国产新锐品牌也正在崛起 , N&N南恩、Vector、Nobaday等线上销量不俗 。 本届冬奥会上 , 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赛冠军Max Parrot使用的滑雪板 , 就来自中国品牌Nobaday 。
旗下拥有“THE WHIP”和“Overide Halo”两个滑雪品牌的中国户外品牌“雪鸮科技” , 已经在半年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 累计金额数千万元 , 投资者包括险峰长青、红杉中国、小红书等知名VC和CVC机构 。
除了装备 , 雪票、住宿、教练、路费等 ,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围绕滑雪场展开的教练、摄影、民宿等周边生意 , 也走上了吸金之路 。

冰墩墩和谷爱凌之外,冬奥的带货生意

文章图片
图10/10
来源 / pexels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 , Mark每1-2周都会去一次崇礼滑雪场 , 每次花费2000元左右 , 据他介绍 , 如果请教练 , 每天还要再花2000元 。 携程数据显示 , 今年春节前三天 , 滑雪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3% , 滑雪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2% , 酒店人均花费同比上涨13% 。
赵赫认为 , 在冬奥会的带动下 , 随着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和投入增加 , 未来在中国 , 冰雪是一门好生意 。
“一方面 , 发展冰雪运动 , 首先需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 , 现在很多文旅企业都在布局冰雪赛道 , 在南方 , 一些室内滑雪场和培训机构也正在出现 。 另外 , 目前本土滑雪装备品牌不多 ,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研发和生产 。 ”在赵赫看来 , 这个赛道已经有成为风口的趋势 。
随着冬奥会赛程的推进 , 其超强的“带货”能力还将继续 , 下一个被带火的又会是谁呢?品牌、商家、博主甚至黄牛都在期待着 。
*题图来源于pexels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晓晴、Mark为化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