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古时又称端五节、龙舟节、重五节、菖蒲节等,“端午”二字最早出自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著《风土记》中,此人正是语文课本里“周处除三害“的那个周处 。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文章插图
金庸老爷子的小说《笑傲江湖》里写到日月神教一年一度的佳节就是端午节,在这一天全教上下人员都齐聚一堂,尽情吃喝,尽情享乐 。根据干支历法,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为“午月”,午日又称为“阳辰”,故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 。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文章插图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我们一提到端午节,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吃粽子和划龙舟的情景来 。
粽子,即粽籺,籺(hé)本义是米麦的碎屑,在百越一带是用米或米粉辅以馅料做成的美食 。粽子是民间俗称,主要是由糯米、各种馅料,外面用箬叶、菰叶、芭蕉叶或柊(zhōng)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大多是圆角状、四角状 。粽子由来久远,最早是百越先民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
关于粽子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糉者,芦叶裹米也 。”东汉末年,出现了最早的广州咸水粽,人们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以菰叶包裹成四角形,因草木灰呈碱性,故称咸水粽 。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文章插图
到了晋代,粽子成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风土记》里记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