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新区在哪 韶关新区的风水大师( 二 )


在清潭寺度过了几年行者生活,时任住持云镜法师认为灵祐具有大乘根器佛种,不宜在清潭寺久留,把他推荐到霞浦县东华峰建善寺的师兄法常方丈 。
法常师父对灵祐厚爱有加,让他进入藏经阁翻阅经书《华严经》;后来又在建善寺后门另辟一石屋,让灵祐打坐参禅 。寒来暑往,这一坐就是三年,没有离开过石屋,打坐参禅的石板上,奇迹般的留下来他盘腿静穆的身影 。
唐贞元六年(790年),法常方丈把二十岁的灵祐推荐给了杭州龙兴寺的义宾大和尚,临行前法常师父特意在灵祐随身携带的鹦鹉螺上用朱砂撰写“螺有蜂飞”四字 。
义宾和尚是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的弟子,精通大小乘戒律,名气很大 。在龙兴寺短短三年的学习,灵祐对大小乘律经、南山律经的经典能倒背如流,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义宾和尚心中有一丝预感:有如此顿悟天地法门之人,能在短时间内悠游于大小乘律法之中,将来必定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
唐贞元九年(793年),灵祐前往江西奉新县百丈山泐潭寺参见怀海禅师 。怀海也是福建人,两人一见如故,怀海收灵祐为入室弟子,并安排其为参学之首,把自己制定的《百丈清规》作为参学的功课 。
一日,怀海禅师想考验一下灵祐对《百丈清规》的看法,对侍立身边的灵祐说:“你去拨拨炉子,看里面还有火没有?”
灵祐拨了一下后说:“无火了 。”
怀海站起来,亲自去拨,拨到炉中深处,发现火星,指给他看:“你说没有火,这是什么?”
灵祐恍然大悟,明白师父以炉中火星比喻人自身中具有的灵火即佛性,叫他反省自身,返本归源 。怀海进一步教诲他说:“佛经上说,要认识佛性,要看时机因缘,时机一旦来临,就会忽然醒悟,自己的东西不是从别人学来的,要靠自己顿悟 。”
灵祐在百丈门下担任典座一职,这是一个掌管大众斋粥之事的职位,从二十三到四十三岁,一干就是二十年 。
有一位姓司马的头陀从湖南到江西百丈山 。这头陀懂天文、地理、相命、阴阳,喜欢探寻天下名山,有一天,他来到黄木江边,掬了江水喝了后,感觉有青莲香味,怀疑此处一定有名山胜地,于是溯源而上,一直找到沩水源,果然发现此山的不同寻常 。他对怀海禅师说:“我在湖南找到一座山,叫大沩山,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人的道场 。”
怀海问:“老僧能去吗?”
头陀说:“沩山是一座丰腴的肉山,变化无穷,大师是有骨相的高僧,如果去了,门徒不会超过千人 。”
这个司马头陀也真是个直人,并不给百丈怀海面子,他说话的意思就是:和尚你的福报没那么大,你的身材瘦弱,还挑不起这副开宗拓土的重担,如果你非要挑的话,也最多就是一千斤,你完成不了一千五百斤的担子 。
怀海又问:“我的弟子中,有没有人能去的呢? ”
司马头陀擅长于看相,说道:“我看看就知道了 。”
怀海禅师也是个聪明人,首先叫来的是首座弟子华林善觉禅师,毕竟讲究长幼有序,问头陀:“此人怎么样?”
头陀叫他大咳一声,然后行走几步看看 。华林照言做了,但司马头陀连连摇头 。接着又喊来几人,司马头陀还是摇头说道:“不可” 。
这时,一位中年僧人正路过,向内探头一瞥,司马头陀忽然叫住他,让他走走看看 。中年僧人刚走几步,头陀说道:“此人正是沩山的主人” 。此人就是灵祐 。
当晚,怀海在卧室召见了灵祐,对他说:“我的教化因缘只在这里,沩山是个风水宝地,你到那里去,一定要把我们禅宗发扬光大,广度天下学佛之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