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综艺节目当中,伊能静谈到自己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感悟 。她认为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去纵容他,而是要有原则,并且强调了延迟满足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 。
说到这个话题,伊能静举的例子,是女儿米粒两三岁的时候,在商场哭闹着要一个玩具,她直接把女儿抱走,哪怕回家以后孩子还在哭 。
伊能静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坚持的原则,并且孩子经过这一次事件后下一次就会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这是培养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延迟满足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啥叫延迟满足】

文章插图
但是,很多人看了伊能静这段关于延迟满足的分享,觉得她说得并不严谨 。延迟满足对于太小的孩子是无效的,而且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引导也很重要 。
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确实对于孩子有一些有利的方面 。拥有良好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情绪调节方面会更好,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有更好的自律能力,懂得忍耐能着眼于未来 。
但是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要从孩子的年龄和自身情况出发 。
比如说如果孩子年龄太小,并不懂得家长做事的目的,一味地让孩子哭够了,就觉得延迟满足建立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比如:
孩子哭了便让他哭一会,哭得差不多了再抱;孩子要喝奶,先不给他,让他等一会;
逛街时,孩子在玩具店看上了一个小汽车,先不买,等一段时间再说……;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刀切地用同一种方式去培养教育孩子,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尤其是3岁以前的阶段,是孩子建立与这个世界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过度地使用“延迟满足”育儿法,非但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反而会让他在一开始就没有同生活的环境建立起可信赖的关系,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
家长要明白一个误区,那就是任由孩子哭也坚决不理,并不是帮助他建立延迟满足的有效方式 。
家长坚持原则是对的,帮助孩子建立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式 。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把握“延迟满足”育儿法的度呢?
建议从儿童的年龄阶段和敏感期两个方面入手:
对于0-3岁的孩子的需求
尽量先满足建立安全感之后,再偶尔延迟满足 。
比如:对于孩子想要喝奶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他想喝就给他,让他知道他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 。
偶尔在妈妈忙的时候,让他知道大人在忙,稍后给他喝奶 。
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根据情况,时不时地“延迟满足”,让他学会等待 。
对于两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并不明白家长所讲的道理,那么被拒绝,被迫延迟满足,只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被家长看见的,会破坏他的安全感 。
对于3-6岁幼儿阶段的孩子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跟他们讲一些道理了 。
如果他们在玩具店选的玩具合情合理,不妨就满足他把玩具买回家 。如果孩子频繁要玩具,可以同他制定一些买玩具的时机和规则 。若是因为选的玩具不合理,便要告诉他不可以买,并说明原因 。
对于7岁以上的少儿
- 补钙饮食误区总是在延迟钙吸收 多吃牛肉能否补钙
- 附本人的亲测实验 防晒服和普通衣服穿上效果一样吗
- 判缓刑有哪些条件需要满足
- 天猫国际延迟发货的实施细则更新
- 怎么才能获得离婚损害赔偿
- 延迟退休几人欢喜几人忧,一线倒班工人能坚持住吗?
- 工程竣工验收需要满足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 京东疫情原因延迟发货报备材料调整公告
- 淘宝店铺暴雨影响导致发货延迟怎么办?发货延迟补偿规则
- 建筑设计院:剩者为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