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风骨韵律之美 初唐四杰的五言律诗欣赏

“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其二》中高度评价了“王杨卢骆”:“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初唐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大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

兼具风骨韵律之美 初唐四杰的五言律诗欣赏

文章插图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  。唐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府文学 。写《斗鸡檄》,坐罪免官 。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等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兼具风骨韵律之美 初唐四杰的五言律诗欣赏

文章插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意在劝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虽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
《咏风》
【唐】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

兼具风骨韵律之美 初唐四杰的五言律诗欣赏

文章插图
《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灵性 。
2.杨炯
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 。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 。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 。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 。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之一 。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为著名 。明人辑有《盈川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