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有哪几个镇最大 安化县最好的风水村庄


袁润川 安化县第五高级中学
安化传统宗祠建筑文化是梅山文化的组成部分 。安化宗祠建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审美 特征 。主要体现在:安化宗祠文化的和谐美、安化宗祠文化的艺术美以及安化宗祠文化的社会美 。从 美学视角探讨安化县的宗祠文化,发掘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永恒的艺术价值 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一、引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一个人必须属于一个家 庭,而一个家庭又必须属于一个家族,而每个 家族又必然要认同一个共同的祖宗 。比如“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 。由于宗祠文化具有根 源性、地域性等特点,目前国内对于湖南省安化县的宗祠 文化的研究著作并不是很多 。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和“文化 大革命”两次大变动之后,能够保存下来的宗祠几乎很 少,对于研究有着很大的难度 。而从美学视角探讨安化县 的宗祠文化,发掘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走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安化宗祠文化的和谐美
从整体看宗祠,体现了一种和谐美,这种和谐不仅是 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 境,也是《诗经·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琼瑶”的境界,是心与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 重 。走进宗祠,我们能够看见曾经的宗祠并肩而立,袅袅 炊烟和日而出,同日而落 。
( 一 ) 宗祠选址体现和谐美
古往今来,宗祠作为古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它充分体 现了古人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建筑人文美与 自然环境美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 。宗祠建筑的选址便体现 了这种“和谐美” 。这种和谐美是风水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观的运用 。风水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一种 独特的自然观,强调人和自然的整体和谐 。风,八风也 。也指自然界空气流动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说:水,准 也 。泛指河流 。因此人们通常在宗祠选址的时候,强调对 于风和水的注重 。风水中讲究“龙、穴、砂、水、向”五 方面,龙即龙脉,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脉 。风水中的穴指 的是人居住的地方 。砂指的是周围的环境和山势;“水” 指水流 。向指朝向 。这些理论都是“天人合一”的和谐 观念在宗祠建筑上的具体运用 。安化大部分祠堂都是以梅 山文化发源地的中心为选址,即梅城地区,比如:陶家祠 堂、熊氏宗祠、龙家祠堂等等 。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这 是因为大部分移民都是以坐落在以梅城为中心的辐射地 区,即政权与宗族权力相结合,有利于管理百姓,促进政 权的稳定;其次,梅城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给祠堂的选址 带来了方便 。处于雪峰山脉中段腹地,依山傍水,三坪相 接,视野开阔,洢水犹如玉带缠生,水速缓慢,罗城紧 密,四周贵沙相护,细究风水之中的龙穴沙水,实乃湘中 福地,湖南百年古镇,梅城独占之 。
( 二 ) 宗祠文化体现和谐美
宗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宗祠内部的和谐规范 。比 如祖训、族规的建立,其常常于族内公众活动中加以宣 读,以晓谕群众,维持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它们告诫着 同姓氏人的一言一行,对于宗祠与宗祠和谐关系的出现营造了社会氛围 。例如:安化《袁氏家规》中第一条:“忠 国家”;“忠为孝所推,暨父母生我,国家临我,均无所 逃 。于天地之间,读者穷则以修己守法为忠达,则以爱国 为忠;耕者无事,则早输国稞为忠,有事则急于奉公为 忠 。夫求忠贞必于孝子之门,苟非忠贞必非孝子 。于今享 平等、自由之福,谁实为之 。岂可忘所自来哉 。”这种共 同信仰的宣扬有利于家族的和谐与团结,也为宗祠与宗祠 之间的和平共处营造条件 。历史上,梅城既是一个千年古 镇也是一个商业重镇,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宗祠的作用是分 不开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