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70年,中国酒业起起伏伏,有低谷有高峰
70年,中国酒业人进进出出,有坚守有放弃
70年,仿佛很长,却又好像很短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谁能紧跟潮流,谁又被抛弃......
1952年,对于中国白酒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白酒在北京由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举办了第一次权威评比活动,就此揭开了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第一次评选:一片混沌,天地初开
50年代,处于建国初期,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粮食生产等,中国酒业也处于初级阶段,酒厂规模以及品牌较少,此次参加评选的仅100多种 。
但这100多种品牌也基本奠定了中国酒业基础格局 。评选出的贵州茅台酒(55度)、山西汾酒(65度)、泸州大曲酒(65度)、陕西西凤酒(65度)在70年后的今天依旧是中国白酒的荣耀,在中国白酒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第二次评选:名酒增设,奠定格局
名酒历史向前推进,同样是秋天,1963年中国酒业在北京又开始了新一轮“华山论剑”,此次评比在组织上更加专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
此次评比按混合编组大排队的办法品评,由白酒泰斗周恒刚领衔的11名评酒委员独立思考,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写评语,采取密码编号,分组淘汰,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按得分多少择优推荐 。
经过一场“残酷厮杀”,共选出八大名酒—五粮液(60度)、古井贡酒(65度)、泸州老窖特曲酒(60度)、全兴大曲酒(59度)、茅台酒(55度)、西凤酒(65度)、汾酒(65度)、董酒(60度) 。
中国名酒阵容也就此扩容,阵容更有深度,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八大名酒了,第一届缺席的五粮液也开始了它的时代 。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第三次评选:一代新人换旧人
名酒江湖经过十六年的沉淀之后,1979年又召开“武林大会”,此次评选采取密码编号,分型评比的方法 。
样品少的一次决赛,超过6个的进行初评、复评、终评 。同一省的酒初评不碰面,上届名酒不参加初评,复评时作为种子选手分别编在各小组进行品评 。
白酒评比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分别编为大曲酱香、大曲浓香和大曲清香;麸曲酱香、麸曲浓香和麸曲清香;小曲米香;其他香型及液态、低度等组,分别进行评比 。

中国名酒评选70年谁继续勇立潮头,中国名酒的评比序章

文章插图
此次全国各个品牌踊跃报名,参加评选的酒种是第一届的两倍 。
此次评选出新八大名酒——茅台酒(大曲酱香55度)、汾酒(大曲清香60度)、五粮液(大曲浓香60度)、剑南春(大曲浓香50度、52度、60度)、古井贡酒(大曲浓香53度)、洋河大曲酒(大曲浓香55度、62度、64度)、董酒(其他香60度)、泸州老窖特曲酒(大曲浓香60度) 。
这一次全兴大曲、西凤酒出局,剑南春、洋河加入阵营,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据说此次西凤酒的出局有点“冤”,因为是按香型评比,西凤酒不是以“凤香”报名,而是以“清香”参赛,自然结果显而易见,“败”在了清香老大哥汾酒前面 。
站在今天往回看,新秀剑南春、洋河也不负众望,如今市场销售名列前五,深受消费者喜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