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秋放假吗?古人是怎么吃月饼的?( 三 )


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来自唐朝《洛中记闻》 。书中记载道 , 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 , 感觉味道极美 , 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 ,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 , 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当时 , 许多月饼的饼面上还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

古人中秋放假吗?古人是怎么吃月饼的?

文章插图
到了明朝 , 中秋习俗开始重视拜月和团聚 。拜月需要祭品 , 中秋时节正好瓜果上市 , 庄稼收获 , 所以用瓜果与粮食做贡品 , 中秋标配的月饼应运而生 。因为中秋月圆 , 所以贡品也要圆形 , “其祭果饼必圆” 。这样的圆饼象征圆月 , 所以会在上面印一些图案如嫦娥、玉兔等 , 并且因为是贡品 , 要做得更加精美 , 便与其他日常食品区别开 。
在祭月之后 , 民间有分食祭品的习惯 , 自然要把月饼吃掉 。之后 , 拜月的习俗淡化 , 月饼的地位反而提升 , 就这样 , 吃月饼转而成为中秋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令人惭愧的是 , 现在的我们谈到中秋 , 第一能想到的就是吃月饼了 。
清人袁枚是五仁月饼的“迷妹” , 他在《随园食单》中说:“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 , 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 , 迥异寻常” 。清代 , 中秋吃月饼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 , 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大家开始吐槽五仁月饼 , 甚至有网友觉得“五仁月饼太难吃不配存活在世上” , 也有网友觉得五仁月饼中的红绿丝 , 简直是“黑暗料理” , 叫嚣着要把五仁赶出月饼界 。
作为中式传统美食 , 月饼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糖高油 , 且不宜久藏 。除了表层的月饼皮会散失一部分油水后变干 , 里面的果仁所含油脂也会慢慢流失 , 吃着又干又潮 , 这一现象俗称“跑油” , 等到五仁馅变质酸败了 , 还会有一股刺鼻的“哈喇味”!
但新鲜制作的五仁月饼 , 味道极好 。核桃红枣 , 加上新鲜炕的花生和芝麻 , 还有冬瓜瓤做内陷 , 看着新鲜出炉的月饼 , 让人禁不住地流口水 。原来不是五仁月饼不好吃了 , 是不会做而已 。

古人中秋放假吗?古人是怎么吃月饼的?

文章插图
中秋的仪式感
人生需要仪式感 , 仪式能让我们记忆深刻 , 宋人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 。
据金盈之《醉翁谈录》记录:“中秋 , 京师赏月之会 , 异于他郡 。倾城人家子女 , 不以贫富 , 自能行至十二三 , 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 。登楼 , 或于中庭焚香拜月 , 各有所期 。男则愿早步蟾宫 , 高攀仙桂 , 所以当时赋词者有‘时人莫讶登科早 , 只为常娥爱少年’之句 。女则澹伫妆饰 , 则愿貌似常娥 , 面如皓月 。旧传是夜月色明朗 , 则兔弄影而孕 , 生子必多;海滨老蚌吐纳月影 , 则多产明珠 。”
宋代人月下祈祷的心愿概有三类:读书人愿早日科考中举;女子愿貌美如嫦娥;已婚者愿多生贵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