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小象百度百科 MG小象初长成( 二 )


定位和风格传递品牌形象,质量和款式则更直接面向消费者感知,并有效促成复购 。有意思的是,MG小象此前创建的设计师团队,主要职责不在设计款式,而是专门负责选购面料,研究怎样的面料让人穿着更舒适,如何从面料端提升质感 。
2013年,其中一款高性价比的连衣裙足足卖了三季,夏天是薄款短袖,秋天则做加厚,冬天又变成长袖,定价49元,累计销量达到20万件,为MG小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郑晓峰将此评价为“80%靠运气”,但实际上这是基于质量和款式的爆款逻辑 。
连衣裙本身引流能力强,前期通过直通车引流,后续则是由淘宝客和顾客口碑带来流量爆发,进而带动店铺内其他sku的销售,促成金冠店铺的诞生 。
之后,虽然MG小象也相继出现爆款,但郑晓峰更关心整店运营 。“一个星期上十个款,抓住自己店铺的精髓 。”2014年9月,郑晓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时常被问到未来女装怎么做,我觉得淘宝每天都在变化,只要跟着淘宝的变化去改变,就可以做好 。”
深谙爆款逻辑和老客运营,让MG小象在销量上大有突破,迅速崛起 。据此前的报道,2014年MG小象每月销售额为3000万元,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 。
时至今日,MG小象的Slogan依然是“打造互联网性价比品牌” 。定位年轻群体的快时尚风格早已成为行业趋势,但在挑剔的90后面前,性价比和个性化是同时需要权衡的因素 。
2015年开始,MG小象连续推出设计师系列,由自建的设计师团队独立研发完成,积累了很大一部分对设计有更高需求的粉丝 。在此基础上,2016年双11又推出了老板娘系列,由她亲自选款推出,两个月上新一次,覆盖26-30岁左右的轻熟人群 。
在运营上,这些系列也更有了网红和IP的影子 。老板娘的微博从去年正式运营,目前已有30多万粉丝,光从粉丝数来看已经是一个网红 。MG小象正是通过运营红人的模式,试图将她打造为kol的形象 。
虽然sku占比不大,但更多系列的诞生不仅进一步细分了人群,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还拓宽了MG小象既有的年轻人群,解决品牌成长过程中如何持续拉新、留住老客的问题 。
2016年10月10日,MG小象店铺粉丝突破千万,在“千万有你粉丝庆典”上,原名“毛菇小象”正式更名为MG小象,目的是“想把这个品牌做得更有调性” 。看上去,MG小象离欧美快时尚的定位更近了一步 。
供应链为王
前期爆款的诞生、以及后续不断增加的订单量,成为与优质供应链合作的筹码 。在一次次上新、大促中不断锤炼后,快速反应、灵活协调的供应链成为MG小象爆发的原动力 。
2015年,MG小象长期合作的工厂达到40多家,其中一半是给传统品牌做代工的大工厂,包括雅戈尔的代工厂,它们产能较大,对应大批量生产,MG小象采取保守的合作方式,提前沟通,约定好排期;另一半则是小工厂,它们只为MG小象供货,生产周期短、反应快速 。
产品出厂后直接进入MG小象的仓库进行质检 。质检通过,服装进仓,厂家凭借入库单和采购订单就能拿到货款 。“很多大工厂面临账期长达3个月甚至半年的难题,顺畅的现金流机制能让双方的合作更加顺利 。” 时任MG小象供应链负责人周景良说 。
在质量监控上,MG小象制定了相关检测标准,全程跟踪工厂生产流程,在服装入库之前进行第一次清查,并在服装入仓的关口设置第二道关卡 。清查标准细化到某个位置缝线距离,是否在允许的细微误差范围之内 。如果产品不合格则需要返厂重修或作废,从而对工厂形成强约束 。
对于合作的小工厂,MG小象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生产部门的主管能够自主安排生产排期 。尤其在双12等大促期间,小工厂可根据“突发状况”实时调整生产节奏,快速反应,配合MG小象的订单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