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梁武帝是如何饿死之前,先了解一个当时有名的相师,也是一位道士,也是历史上著名医学先师――陶弘景 。
唐.李延寿《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
话说这梁武帝萧衍未曾做皇帝前,就和陶弘景是好朋友 。萧衍初夺得大权预备立国,但取什么朝代名称,一时打不定主意 。陶弘景根据当时流传的童谣和预卜吉凶的书籍,说其国号应当是“水刃木处”,拼起来是“梁”字,萧衍采纳了他的建议,定国号为“梁” 。
事后,萧衍为了感谢弘景,派人进山慰劳,同时也让陶为他探求些长生不老的道理,炼些丹药 。史书上称当时武帝对陶弘景“书问不绝,冠盖相望”——书信、问候不停传递,使者车辆在途中一辆接一辆,可以相互远远地望见 。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个奇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坚辞不出 。
皇帝的诏书采得急了,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去呈给武帝 。画中一牛散放在水草间,一牛则被加上了金笼,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 。武帝一看,明白了意思,笑着说道:“这人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看来是打算仿效在泥淖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语出《庄子》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哪有招徕的办法?”只是有军国大事,仍然派人咨询,“山中宰相”便由此而来 。
陶弘景有“鉴人之术”,观人吉凶休咎,百无一失,曾观梁武帝后对其曰:“君,腾蛇入口,恐终将饿死 。”
武帝听言,不以为然,笑曰:“我贵为帝王,岂能饿死?”
弘景见其顽愚不化,不再多言,又恐跟着受牵连,故高官厚禄而不受,避隐不出 。
后来,果然应验,《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遂崩 。”
就是说梁武帝得病口苦难耐,想要吃口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 。(口苦其实就是肝火太旺,使胆液外溢,服用泄肝火的药物就可痊愈 。)
为什么,贵为帝王的梁武帝想吃点蜂蜜而没人敢给呢?容我慢慢道来:
话说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
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 。
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盛局面,僧尼数量也大大增加 。
?武帝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 。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 。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 。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 。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 。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
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 。
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 。
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 。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 。
- 牌匾的尺寸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 牌匾字体颜色风水
- 陕西看风水 陕西大山脉风水
- 大竹风水宝地 宝鸭落塘风水
- 金丝楠木风水中说法 红木 风水
- 情商高很厉害的女生 情商高的女生风水好吗
- 入门玄关挂什么画风水好 入户玄关风水吉祥挂画图
- 风水磁场和力量 磁场与风水的玄机
- 鞋柜翻板翻转架尺寸 翻转鞋柜风水好吗
- 客厅窗外有大桥风水好吗 房子右前方有桥好不好
- 路虎揽胜极光暖风水管怎么拆 路虎揽胜运动版3.0t暖风水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